曲径将穷处,幽林指法螺。
路疑流水断,门识古藤多。
老衲劳相引,游人不易过。
写经思处士,丘垄近维摩。
【注释】
缪子长先生邀请藓书先生念斋昆弟游览支硎山,游览途中历数胜迹而留宿。四首之一。其三:
曲径将穷处,幽林指法螺。
路疑流水断,门识古藤多。
老衲劳相引,游人不易过。
写经思处士,丘垄近维摩。
赏析:此诗描写了诗人游览支硎山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山水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曲径将穷处,幽林指法螺。”这两句诗写出了支硎山的优美景色,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诗人用“曲径”、“幽林”等词汇描绘出支硎山的神秘氛围,让人感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同时,“法螺”一词也暗示了支硎山的古老和悠久的历史。
“路疑流水断,门识古藤多。”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支硎山的风貌。诗人看到山路蜿蜒曲折,仿佛是一条流淌的溪水;而古藤茂密,则给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感受。这些景物都是支硎山的组成部分,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老衲劳相引,游人不易过。”这两句诗则表现了支硎山的险峻和美丽。诗人通过对比老衲和游人的活动,强调了支硎山的险峻程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支硎山的喜爱之情。
“写经思处士,丘垄近维摩。”最后这两句诗则进一步展现了支硎山的宗教色彩。诗人提到处士和维摩诘,都与佛教有关。这意味着支硎山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译文】
曲径尽头处,幽深的树林中隐约传来法螺声。
小路疑如断了流的河水,古老的藤蔓随处可见。
僧人引导着我们,游客难以通行。
想到修行之处士,他的坟墓就在维摩窟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