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纵横时,奇才草野伏。
长揖入深山,著书藏满屋。
各成一家言,淋漓摅蕴蓄。
申韩尚刑名,老庄外尘俗。
深刻入毫芒,超旷豁心目。
其馀诸子书,住处俱堪读。
即彼墨家言,智巧开新学。
格物考工家,触类资先觉。
可见周秦人,著书皆名宿。
祇惜挟偏锋,议论参纯驳。
所以承学士,每每束高阁。
遐哉四子书,饫人如菽粟。
尼山与峄山,天外高峰矗。
【注释】
周秦诸子:指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著名学者,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七国纵横时:指战国时期,各国间进行合纵连横策略的时期。
奇才草野伏:指那些隐居在民间,不被当时社会所重视的杰出人才。
长揖入深山:形容学者隐居山林,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著书藏满屋:形容学者潜心研究学问,家中藏书丰富。
申韩尚刑名:指战国时期的法家学派,主张用法律来治理国家。
老庄外尘俗:指战国时期的道家学派,主张清静无为,追求自然和谐。
深刻入毫芒:形容学者对学问钻研得非常深入,达到了极致。
超旷豁心目:形容学者的思想境界高远,心胸开阔。
其馀诸子书:其余的各家学派著作。
墨家言:墨子的学说。墨家强调兼爱非攻,反对不义之战。
智巧开新学:指墨子倡导的实用技术知识。
格物考工家:指《墨经》中关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的论述。
触类资先觉:指通过观察现象,领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可见周秦人:指先秦时期的人。
祇惜挟偏锋:遗憾的是他们只擅长一方面的知识。
议论参纯驳:他们的议论往往夹杂着各种不同的观点。
所以承学士,每每束高阁:因此,这些学者的著作常常被埋藏在书架上,不被重视。
遐哉四子书:遥远的是四大学派的著作。
尼山与峄山:指孔子曾游历过的尼山和峄山等地。
天外高峰矗:形容山峰高耸入云,景色壮丽。
【赏析】
这首诗是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概述。它以“周秦诸子”为题,概括了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和流派特色。诗中通过对七国纵横时的奇才、隐居山林的学者、法家的申韩、道家的老子、墨子、墨家的技术知识以及孔子游历过的尼山等地的描述,展现了先秦时期的学术风貌和思想特点。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这些学者的惋惜之情,认为他们的著作常常不被重视,被束之高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作者对先秦学术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学问的追求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