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札听歌秦,决为夏声大。
秦穆霸西戎,不能霸中夏。
骎骎欲自强,始终为晋败。
袭郑既覆师,纳雍又见卖。
吕相继绝秦,侮弄不为怪。
从此西秦兵,难越中原界。
否则控雄关,居高以驭下。
周郑与比邻,开关先受害。
虎视藐中原,诸侯下风拜。
晋楚虽称雄,到此亦无奈。
较之七国时,并吞势尤快。
幸而晋制之,仅限西戎霸。
周祚藉此延,侯封相与赖。
直至三晋分,势涣情亦散。
然后夏声秦,崛起兼中外。
诗句释义与翻译- 春秋时局:描述战国时期,特别是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
- 吴札听歌秦:吴国的使者听到秦国的音乐(可能是通过歌声),认为秦国的声音宏大而优美。
- 决为夏声大:决定秦国的国力足以征服夏朝,暗示秦国的强大和野心。
- 秦穆霸西戎:秦穆公(穆)在西部的戎族中称霸,但未能征服中原的中原国家。
- 骎骎欲自强:“骎骎”意为快速、急切地向前发展。这里指的是秦国想要迅速强大起来。
- 始终为晋败:秦国最终被晋国击败,说明即使秦国努力自强,也难以避免失败的命运。
- 袭郑既覆师:秦国攻打郑国,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最终还是失败。
- 吕相继绝秦:周朝的吕氏一族断绝了秦国的后援,使秦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 侮弄不为怪:面对秦国的侮辱和挑衅,其他国家不再感到惊讶,可能是因为秦国的力量已经非常强大。
- 从此西秦兵,难越中原界:从那时起,秦国的军队很难越过中原地区,因为中原国家的防御力量已经很强。
- 否则控雄关,居高以驭下:如果秦国能够控制这些重要的战略关口,就能在高处控制下面的诸侯,从而统治整个国家。
- 周郑与比邻:周朝和郑国是相邻的国家。
- 开关先受害:一旦打开边境的大门,首先受到伤害的是邻国。
- 虎视藐中原,诸侯下风拜:秦国像老虎一样盯着中原,让诸侯国感到敬畏并臣服。
- 晋楚虽称雄,到此亦无奈:即使晋国和楚国在当时是非常强大的国家,但在秦国面前也只能无可奈何。
- 较之七国时,并吞势尤快:与战国七雄时期相比,秦国吞并其他国家的速度更快。
- 幸而晋制之,仅限西戎霸:幸运的是,晋国能够遏制秦国的扩张,限制它只能征服西边的戎族。
- 周祚藉此延,侯封相与赖:通过这种局面,周朝的政权得以延续,诸侯的封地也得到了保护。
- 直至三晋分,势涣情亦散:直到后来晋国分裂,其势力也随之瓦解,诸侯国的地位也不再稳固。
- 然后夏声秦,崛起兼中外:随后秦国再次崛起,不仅在内部有实力,而且还能对外扩张,控制整个国家。
赏析
这首诗通过春秋时期的政治纷争和战争,展现了秦国的强大和其他国家之间的争斗。诗中的“吴札听歌秦”和“决为夏声大”等句,表达了对秦国音乐和军事力量的赞美。而“晋楚虽称雄,到此亦无奈”则反映了即使是强大的晋国和楚国,也无法抵挡秦国的锋芒。全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矛盾,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