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衾梦醒夜三更,一点凝釭万籁清。
知是天高霜未降,虫吟犹带早秋声。

秋夜不寐二首其一

罗衾梦醒夜三更,一点凝釭万籁清。

知是天高霜未降,虫吟犹带早秋声。

注释:

罗衾梦醒夜三更:罗衾是指用丝织品做成的被子。梦醒,指从梦中醒来;夜三更,指深夜。

一点凝釭:指蜡烛的烛泪凝聚在灯台中间,形成一点光亮。

万籁清:万籁,指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清,寂静、清净。

知是天高霜未降:知道是因为天空很高,所以没有下霜。

虫吟犹带早秋声:虫鸣声中似乎还夹带着早秋的声音。

赏析:

《秋夜不寐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写了秋夜宁静的景象和作者内心的感受,通过描绘月光照耀下的室内景象和虫鸣声,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罗衾梦醒夜三更”写诗人在深夜里被惊醒,原来是因为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梦见自己回到了家乡。这两句诗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他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颔联“一点凝釭万籁清”描写了诗人所见之景:在明亮的月光下,房间内一切都显得如此安静、祥和。而周围的万籁之声也仿佛都被这明亮的月光所洗涤,变得那么清纯、悦耳。这里的“一点凝釭”,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月亮,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颈联“知是天高霜未降”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思考:在这美好的夜晚,为什么天空中的月亮却这么明亮呢?原来这是由于天气很晴朗,所以月亮才得以如此明亮地悬挂在空中。这里的“知是天高霜未降”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而且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尾联“虫吟犹带早秋声”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天的气息:虽然已经到了深秋季节,但是窗外的虫鸣声依然像夏天一样清脆、悦耳。这里的“犹带早秋声”既表现出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秋夜的描绘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深深眷恋。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