萑苻群盗靖吴中,贴席讴吟万口同。
假使当年俞借寇,两江名宦又添公。

萑苻群盗靖吴中,贴席讴吟万口同。

假使当年俞借寇,两江名宦又添公。

注释:

闻人述赵展如中丞事感赋二首 其二:

这是诗人对赵展如中丞事迹的追忆和感慨之作。“闻人”指诗人的朋友。“述”即叙述、述说。“赵展如”字仲孚,为明弘治时进士,官至南京右副都御史。

萑苻群盗靖吴中,

意思是说,在江南一带,有盗贼作乱,朝廷派了一位姓赵的大臣前去治理,很快就将叛乱平息。这里用“萑苻群盗”比喻那些叛乱的人。

贴席讴吟万口同:指赵展如中丞到任后,百姓们纷纷称赞他政绩卓著,一片欢腾的景象。“贴席”是古代的一种坐法,意为席地而坐;“讴吟”则是指人们一边唱歌一边议论。“万口同”即万人一致的意思。

假使当年俞借寇:假设当年俞大猷(俞是俞大猷的字)没有去抵抗倭寇,而是去攻打叛乱的人,那么现在就不会有这样的太平盛世了。

两江名宦又添公:这里用“两江”指代当时的南京,因为南京当时属于两江总督管辖。“名宦”指的是官职和声誉。“又添公”,意思是说又有一位像赵展如中丞这样的好官来管理国家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赵展如中丞治理江南一带、平定叛乱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想象如果当年俞大猷没有去抗击倭寇而是去攻打叛乱的人,那么现在就不会有这样的太平盛世了,从而表达了对赵展如中丞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