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经荐引到銮坡,感激恩知入网罗。
多少冤魂泣青史,恩知两字误人多。
注释:
- 自经荐引到銮坡:自从我推荐自己被引荐进入銮坡。2. 恩知两字误人多:恩情的两个字,却让许多人陷入困境。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听到别人叙述赵展如中丞的事情而创作的。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于皇帝恩宠的错误理解,以及这种错误理解给许多人带来的痛苦和困扰。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了皇帝的恩宠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
自经荐引到銮坡,感激恩知入网罗。
多少冤魂泣青史,恩知两字误人多。
注释:
原韵再寄 其二 无聊长夜独衔杯,绛蜡烧残隔岁灰。 似我平生多任运,怕他长吏要衡才。 闲搜胜迹来梁苑,笑索诗逋上债台。 薄宦三年尘俗甚,茅蹊何幸得君开。 赏析: 原韵再寄 其二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洵佳的作品,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官场生活的孤独与无奈。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蕴含深意,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
译文: 雪覆盖了邮程的去路,江南有位客人停下了征车。 天涯的旅思如同箭一般急迫,梁苑的春光已经先到家了。 梅花和柳树应该增加新的景色,风尘已更换旧年的年华。 东皇终会有温暖的阳光照耀,趁着晴好回家欣赏花开花落。 注释: - 西华:地名,这里指代诗人居住的地方。 - 东甫:诗人的朋友,与诗人一同参加科举考试。 - 锦泉太守:可能是指诗人曾经担任过的官职或封号。 - 菊人太史
【注释】 1. 冉子: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仲弓(字冉有)的字。冉子墓:指仲弓之墓。 2. 弟子三千:指门下的弟子众多,此处借指孔子门下弟子众多。 3. 斯人斯疾:这个人疾速去世。斯:这个;疾:迅速,快。 4. 颜氏:指孔子的弟子颜渊。 5. 仲弓:孔子的门生仲弓的名字,这里代指仲弓。 6. 南牖:南方窗子。牖:窗户。蒸沴气:蒸腾着凶恶的气。沴气:不祥之气。 7. 东山:东面的山
【诗句解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唐朝宰相狄仁杰的颂扬。诗中描绘了狄梁公墓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 1. 过狄梁公墓:这是全诗的主题,描述了诗人经过狄仁杰的墓地。 2. 宰相南衙姓氏崇,千秋遗墓洛阳东:这里提到了狄仁杰在南衙的官职以及他的墓地位于洛阳东面。"宰相南衙"指的是唐朝时宰相们办公的地方,"姓"字在这里可能是指他的家族。 3. 揭明姑侄扶唐祚,檄到文章殛鬼雄
【注释】 生梯:指生命。杨柳绕堤:柳条在堤上缠绕。新:刚刚长出来的。谁料:岂料。 迎春即送春:春天来临,也就意味着春天的结束。送春:送走春天。 颠倒:指神人之间。鬼神:指天地万物之间的自然规律。弄我:指天地万物之间的自然规律玩弄着我。斡旋:指天地万物之间的自然规律在人间进行着各种活动。造化:指天地万物之间的自然规律。竟无人:指天地万物之间的自然规律没有参与。 三生:前世、今世和来世。梦:指人生
原韵再寄 其一 一般身世感萍蓬,旅邸联吟到岁终。 名士大都成画饼,才人原不薄雕虫。 仍无禖祝能占梦,尽有医经莫疗穷。 多谢高情劳赠答,故人两地一灯红。 注释: 1. 一般身世感萍蓬:感叹自己像飘泊不定的浮萍一样,没有固定的归宿和依靠。 2. 旅邸联吟到岁终:在旅途中与同伴们一起吟诵诗歌,直到年底。 3. 名士大都成画饼:许多所谓的名士只是空有其名,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4. 才人原不薄雕虫
【注释】 伤春词十二首其一春雨春风一梦过,瞢腾春梦奈愁何。 外孙子妇黄绢题词少,小妹青溪短命多。 坐使名花归劫海,欲将幽憾愬阎罗。 此生行乐蹉跎甚,憔悴而今两鬓皤。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的词。词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和悲哀。 上片写春天的景象。开头两句“春雨春风一梦过,瞢腾春梦奈愁何”,是说春天的雨和风都在梦中过去了
伤春词十二首 其四 不名桃叶不名花,碧玉生成是小家。 轻燕投怀风扑絮,流莺破晓日笼纱。 春回南浦波初绿,梦醒西厢月已斜。 一样心情两行泪,青衫司马泣琵琶。 注释: - “不名”在这里表示无名或没有特定的名字。 - “碧玉”指代女子如碧玉般纯净美好。 - “投怀”形容燕子轻轻落在人的怀中。 - “拂絮”是指风轻轻地吹过,使得飘飞的柳絮仿佛被拂动一般。 - “破晓”指的是天刚亮的时候。 -
跌宕秦淮酒国春,豪华气概轶群伦。 烟花南部名公子,姓氏东林旧党人。 阁部招贤莲作幕,裙钗知己玉为邻。 楼头我亦题团扇,输与红桃点点新。 注释:秦淮河两岸春天景色美丽,繁华景象中显露出豪迈气派,超越其他事物。烟花般绚烂的南部是有名的公子,他们的姓氏都与东林党的人物相同。阁部官员邀请贤才担任幕僚,而美女们则成了他的知己,共同生活在一起。我在楼上也题下了团扇,输给了那些红润如桃花般的美女
【解析】 本诗为伤春之词,全诗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首句“水调清歌夜未阑,果然人事有悲欢”,写深夜仍有人在弹奏着清歌声,原来人间有悲欢离合之事;第二句“衣衫轻衬新花朵,瓜果香霏旧玉盘”,写衣襟轻拂在花瓣上,瓜果散发出阵阵清香,昔日的玉盘已空,一切都如梦如幻,人生短暂;第三句“平地风波生顷刻,中天月色枉团栾”,写世间的风云变幻,转眼之间,世事沧桑,明月依旧,而人生已逝;第四句”人间佳节年年有
萑苻群盗靖吴中,贴席讴吟万口同。 假使当年俞借寇,两江名宦又添公。 注释: 闻人述赵展如中丞事感赋二首 其二: 这是诗人对赵展如中丞事迹的追忆和感慨之作。“闻人”指诗人的朋友。“述”即叙述、述说。“赵展如”字仲孚,为明弘治时进士,官至南京右副都御史。 萑苻群盗靖吴中, 意思是说,在江南一带,有盗贼作乱,朝廷派了一位姓赵的大臣前去治理,很快就将叛乱平息。这里用“萑苻群盗”比喻那些叛乱的人。
秋夜不寐二首其一 罗衾梦醒夜三更,一点凝釭万籁清。 知是天高霜未降,虫吟犹带早秋声。 注释: 罗衾梦醒夜三更:罗衾是指用丝织品做成的被子。梦醒,指从梦中醒来;夜三更,指深夜。 一点凝釭:指蜡烛的烛泪凝聚在灯台中间,形成一点光亮。 万籁清:万籁,指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清,寂静、清净。 知是天高霜未降:知道是因为天空很高,所以没有下霜。 虫吟犹带早秋声:虫鸣声中似乎还夹带着早秋的声音。 赏析:
【注释】 愁怀:忧愁的情怀。欲遣:想驱遣。乱如丝:像乱麻一样。转侧(zhuǎn zhé):指辗转反侧。只知:只知道。鼾声(hān shēng):熟睡时的呼吸声。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夜不寐情景的诗。 开头两句“愁怀欲遣乱如丝,转侧中宵只自知”,是描写作者的心理状态与动作。作者因为忧愁烦闷,想要找个人倾诉、排遣,但是又没有合适的人来倾诉和排遣。所以只能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深夜
【注释】 被:披。裘:皮衣。节序:节气,时令。愆:过失,差错。知了:蝉。檐前:屋檐下。宵来:夜深之时。络纬:一种昆虫,其鸣声似纺织之声。尤急:特别紧急。 【赏析】 《即事感赋》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的作品。范成大(约1126—1193),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老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农业专家。他一生创作大量诗作
诗句解读 1 “米贵如珠唤奈何”:这里的“米贵如珠”形容粮食昂贵,如同珍珠般稀有和珍贵。而“唤奈何”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叹息的心情,因为即使知道粮食的珍贵,却无法改变现状。 2. “插秧况少雨滂沱”:这句话描述的是农民在插秧的时候,恰好遇上了大雨滂沱,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业活动。这反映了农民的困境和他们面临的挑战。 3. “苍生呼吁愁无告”:这里的“苍生”指的是广大的人民
驿柳和慰三作 其二 青袍年少太风流,自到阳关动客愁。 阅尽炎凉芳性倦,不因沦落亦低头。 注释:青袍:青色的官服,古代官员常穿青色衣服。阳关:指甘肃敦煌西南的阳关,古时出塞去西域,必经此关。这里泛指边疆。和:同“荷”,以……为衣。 译文:穿着青色官服的青年太有才华(风度翩翩),自从到了边塞(阳关),内心就充满了离别之愁。(他)经历的太多炎凉冷暖人情世故,使他厌倦了(官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