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钧衡惟著忠勤,尽瘁鞠躬,死而后已;
论学术兼融新旧,山颓木坏,吾将安归。
【注释】
挽张之洞联:挽,劝勉;张之洞(1837-1909),清朝末年政治家、思想家。
①秉钧衡(权)惟(希望)着(依靠)忠勤(忠诚) —— 希望张之洞能忠于职守
②尽瘁鞠躬,死而后已(竭尽精力,鞠躬尽瘁,直到最后一刻)—— 张之洞一生勤勉为国为民,至死不渝。
③论学术兼融新旧(讨论学问,主张融合古今)—— 张之洞倡导中西学结合,反对固步自封。
④山颓木坏,吾将安归(国家衰败,我该何去何从?)—— 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忧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追悼一位伟人时所写,表达了对其生平和成就的深深敬意。诗中充满了对张之洞的赞誉和对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的感激之情。
第一句“秉钧衡惟著忠勤,尽瘁鞠躬,死而后已”,赞扬了张之洞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他忠诚于职守,尽心尽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里使用了“秉钧衡”来形容张之洞的地位和权力,也表达了对他忠诚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张之洞的敬仰之情,认为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
第二句“论学术兼融新旧,山颓木坏,吾将安归”,则是对张之洞的学术成就的赞美。他认为张之洞在学术上能够兼收并蓄新旧知识,这体现了他的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张之洞学术成就的认可和钦佩。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但内涵丰富,既表达了对张之洞的赞美和敬佩之情,又传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