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怜贾生塞,学拟贾生通,允推海内耆英,帝室治安留有策;
德抱滕王长,才羡滕王短,忽听楹间妖梦,公门桃李悄无言。
这首诗是清朝文人黄遵宪为悼念张百熙而作。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番禺人,清朝末年维新派重要人物之一。张百熙,字孝先,号燕樵,清末民初教育家和诗人。
注释:
遇怜 - 遭遇怜爱
贾生 - 贾谊,西汉初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被封为梁王太傅,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塞 - 指边疆地区
学拟 - 效仿
允推 - 可以推举
海内耆英 - 指天下有识之士
帝室 - 天子朝廷
治安 - 稳定
留有策 - 留下对策
德抱 - 德高望重
滕王长 - 指滕王阁,古代著名建筑
才羡滕王短 - 才华不如滕王阁短促
楹间 — 屋檐之间
妖梦 - 奇异的梦境
公门桃李 — 比喻贤能之人
悄无言——安静,没有声音
译文:
在边疆你遇到了怜惜你的人,你的学问可以媲美贾谊,你能够成为天下有识之士的代表,皇帝朝廷需要你的策略来保持稳定。
你有德行像滕王阁一样高大,你的才华不及滕王阁的短促,突然听到你屋檐间的奇异梦境,你作为贤能之人默默无闻。
赏析:
这首诗是黄遵宪对张百熙的一种哀悼之情的体现。诗中通过赞扬张百熙的才华和品德,表达了对其逝去的深深思念和惋惜,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和对贤能之人的怀念。通过对张百熙的描绘,黄遵宪也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历史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