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事继韩昌黎,论筹笔勋名,当在元和平蔡上;
声名满郁单越,数乘槎岁月,更难甘掾使秦时。
【注释】
挽郭嵩焘联:这是一副挽联,意在赞颂郭嵩焘的一生。郭嵩焘(1808—1882),字伯琛,号筠仙、玉池生,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署礼部侍郎。有《筠仙先生集》。
文事继韩昌黎: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世称“韩昌黎”。
论筹笔勋名,当在元和平蔡上;
声名满郁单越:指郭嵩焘为朝廷出谋划策,声名远扬,如屈原的“九歌”、司马迁的《史记》等著作一样,其声望遍布整个江南地区。
数乘槎岁月,更难甘掾使秦时:郭嵩焘曾随父亲郭鸿藻出使俄国,途中经过太平洋上的一个孤岛,他在那里度过了许多年,所以用“乘槎”来形容他的这段生活经历。
【赏析】
本诗是一幅对郭嵩焘人生历程的赞颂画卷。首句点明郭嵩焘的一生都致力于文化事业,与韩愈齐名。次句指出郭嵩焘的功勋卓著,名声远播。第三句进一步赞美郭嵩焘的声名,说他的名字已经传遍了整个江南地区。第四句则描绘了他出使俄国的艰辛历程,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有人生的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