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心澄水月;法鼓聚鱼龙。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赏析。解答时,要通读全诗,了解内容,体会情感。此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过香积寺》。“天宁”为古地名,在今江苏常州附近。《香积寺》是王维晚年归隐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佛学的崇敬和向往之情。首联写自己来到天宁寺后的感受:禅心澄净,如明镜一样,可以映见水中的月影;法鼓聚集了鱼、龙等水族,声传很远。第二联是说禅定之心如清澄之水,可以映见水中的月亮;而佛教的法鼓声如同龙吟之声,声音远扬。
【答案】
(1)①天宁寺:古地名,位于今江苏常州附近,是唐代著名寺庙之一。②禅心澄水:禅宗修行者以禅定之心来观察世界,心境如明镜般清澈,可以映见水中的月影。③法鼓聚鱼龙:佛法的鼓声如同龙的吟叫声一样,声传很远。④鱼龙:指水中的水族,如鱼类、龙类等,这里借指佛教中的众生。⑤声传远:法鼓声传得远,说明佛法的威力无边。⑥僧:僧人。⑦香积:梵语“摩诃提婆罗尼”,意为“供养”,指布施。⑧供斋:佛教徒为了修行、布施而举行的斋会或斋食。⑨香积寺:即天宁寺。⑩云水:云雾缭绕的水汽,形容山间云气。⑪幽居:幽静隐居之地。
译文:
我在天宁寺中,看到禅心像明镜一般清净,可以看到水面上的月亮;而佛法的法鼓声则像龙吟一般远扬,能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赏析:
此诗是王维晚年归隐后的一首咏物诗。诗中通过描绘天宁寺中所见的自然景物和听到的声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追求。
开头两句“禅心澄水月;法鼓聚鱼龙”用典贴切,意境优美,表现了王维对禅学和佛教的敬仰之情。“禅心澄水月”一句化用了唐代著名禅师神秀的名句:“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意谓心中保持一片清净,就像明镜一样,可以映见水中的月亮。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禅修者的心境,也表现了王维对佛教的虔诚信仰。“法鼓聚鱼龙”一句则是借用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时,曾在海上用木鱼击鼓来召集海中的鱼、龙等水族的故事。这里的“法鼓”既指的是禅宗的鼓声,也是指佛教的法音。这句诗将禅宗的鼓声与海中的鱼、龙等水族联系起来,表现了佛教法音的深远影响。
中间两句“禅心澄水月;法鼓聚鱼龙”承接上文,进一步描绘出天宁寺中的景象。“禅心澄水月”一句继续强调禅修者的心境,而“法鼓聚鱼龙”一句则将目光投向了天宁寺外的自然环境。在宁静的夜晚,当微风吹过山林时,山谷间的云雾便缓缓地飘动起来,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时,远处传来了阵阵法鼓声,它们如同来自天际的使者,将佛法的声音传播到了遥远的远方。这些声音穿越了山峦和云雾的阻隔,最终传遍了大江南北。在这里,“云水”一词巧妙地描绘出了山水之间的相互交融,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禅心澄水月;法鼓聚鱼龙”再次回到诗的主题,但这次的视角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诗人的目光从寺庙内部转向了寺庙外的世界。在这宁静而祥和的环境中,他似乎找到了内心的平衡和安宁。同时,他也感受到了佛法的力量和魅力。这种力量和魅力不仅来自于佛经中的教义和教诲,更来自于那些真正理解并践行这些教义的人们。因此,他决心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佛法的传播和发展事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