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照耿林薄,凭轩破寂寥。
孤霞随鹜举,远火入云烧。
羌笛吹烟近,渔舟唱月遥。
清风徐扑面,簌簌响红蕉。
晚
斜照耿林薄,凭轩破寂寥。
孤霞随鹜举,远火入云烧。
羌笛吹烟近,渔舟唱月遥。
清风徐扑面,簌簌响红蕉。
译文:
傍晚时分,阳光斜洒在树林上显得朦胧而微弱,我站在楼上倚靠着窗边,感受着寂静的氛围和内心的宁静。
天空中的孤鸿伴随着飞翔的鹜鸟一起飞起,远处的火光逐渐消失在云层之中。
羌笛的悠扬声音似乎被烟雾所环绕,渔船上的人们正唱着月亮之歌,歌声在遥远的地方回荡。
微风吹拂过我的脸颊,带来一阵阵凉爽的感觉,仿佛是红色芭蕉叶轻轻摇曳的声音。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傍晚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夕阳西下、风轻云淡的景色呈现给读者。
首句“斜照耿林薄”形象地展现了夕阳的余晖斜射在树林之上,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柔和的氛围,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静谧之美。
诗人以“凭轩破寂寥”点明了自己身处高处,俯瞰下方的景象,进一步突出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空旷。
“孤霞随鹜举”则通过“孤霞”与“鹜”的搭配,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远火入云烧”以“远火”与“云”为画面主体,描绘出夕阳西下的壮观景象,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两句中,“羌笛吹烟近”与“渔舟唱月遥”分别描绘了羌笛声与渔舟歌两种不同的听觉感受。羌笛的悠扬声音似乎被烟雾所环绕,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而渔舟上的人们正唱着月亮之歌,歌声在遥远的地方回荡,使人感受到夜晚的魅力。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