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馀年怀此地,今朝亲上碧峰头。
攀藤误入无门洞,恍见当时老比丘。
【注释】
南高峰:在浙江省杭州市。
门洞:石门。
敷先大师:指唐代名僧圆照,俗姓陈,号“敷先”,杭州人,唐僖宗时入灭于五台山。
四十馀年:四十多年。
碧峰头:南高峰的最高处。
攀藤误入无门洞:攀上南高峰时,误入了一处没有门的洞穴,即“灵隐寺”中的“虎跑”。虎跑泉是天下第六奇泉,位于杭州西湖之西,相传为晋代高僧昙影所开凿。
恍见当时老比丘:恍惚间看见那位当年老和尚,即“敷先大师”。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灵隐寺的七绝诗。诗人追忆自己四十余年前曾到过灵隐寺,如今重游,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首句写怀古;次句说重游;三、四句写重游灵隐寺的经过。
此诗起笔就点出时间与地点。诗人自谓“四十馀年”,而“今朝亲上碧峰头”,则又分明是今日重游灵隐寺的情景。“四十馀年”与“今朝”之间,有近五十年的时间差距。这五十年间,世事沧桑,人事全非,诗人对灵隐寺的怀念之情也必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变化。
从诗的后半部分看,诗人是在攀登灵隐山的过程中来到这座古刹的。他由“攀藤误入无门洞”而“恍见当时老比丘”,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灵隐寺的无限深情。因为灵隐寺中那著名的虎跑泉,就是当年唐代高僧昙影开凿的。诗人在这里重游旧地,不禁神往不已,仿佛看到了那位老和尚的形象。
此诗的构思巧妙,立意新颖,语言通俗,富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