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绿覆晴窗,物变莺声老。
逝者如斯夫,韶盛岂长保。
我今五十三,还念发未燥。
儿嬉如昨日,忽惊衰白早。
同侪三五人,墓木亦巳抱。
老死何足悲,所悲未闻道。

【注释】

深绿:指浓绿的树叶。晴窗:晴天的窗子。物变:事物变化。莺声:黄莺的声音。逝者:时间,这里指年老的人。韶盛:美好的时光。发未燥:头发还没白。儿嬉:孩子们的嬉戏。墓木:墓地的树木,比喻人已死。何足悲:不值得悲伤。

【译文】

浓翠的树叶覆盖着晴朗的窗户,世间万物在不停地变化,黄莺的啼鸣似乎也变得衰老而低沉。

逝去的时间如同流水,美好的日子不会长久保持。我现在五十三岁了,还怀念头发还未白了的时候。

孩子们嬉戏的样子就像昨天一样,忽然之间就发现他们的头发已经白了。

我们这群朋友现在只有三五个人了,坟墓中的树木也已经高大挺拔,人老了就应该死去。

人老了死亡并不值得悲伤,可悲的是还没有听到过圣贤之道。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的作品,诗人感慨岁月流逝,对人生无常有深刻的感受。诗中通过对比和对照,表达了对青春易逝,人生短暂的看法。

第一句“深绿覆晴窗”,描写了窗外的景色,用“深绿”形容树叶的颜色,暗示了春天的气息。第二句“物变莺声老”,以自然界的变化来比喻人生的变迁,黄莺的叫声似乎也变得低沉、缓慢,象征着生命的衰老。第三句“逝者如斯夫,韶盛岂长保”,感叹时间的无情,美好的时光不会长久保持,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第四句“我今五十三,还念发未燥”,诗人自述现在已经五十三岁,却依然怀念年轻时头发尚未变白的时光。第五句“儿嬉如昨日,忽惊衰白早”,回忆孩子们嬉戏的场景,突然发现他们的头发已经变白,这种对比让人感到时光的快速流逝。第六句“同侪三五人,墓木亦巳抱”,与朋友们相比,自己已经是人到中年,甚至已经开始担忧死亡的问题。最后一句“老死何足悲,所悲未闻道”,虽然人最终会老去,但是最悲哀的事情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没有听到圣贤的道理。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季节、时间和生命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诗人也在思考如何面对生死,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更高的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