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蒙未至筜谷至,筜谷已去东蒙过。
山房祇见往还数,交臂相失仍何多。
此来竹杖啄禅闼,九春暮律侵清和。
岩花落尽绿阴满,雨歇碧涨浮塘坡。
鹤楼樽俎幸无恙,合龠入口衰颜酡。
挥杯不作劝影酌,主人妙义能悬河。
廿年结契如一日,筠心竹柏无改柯。
语吾老筜共此宿,薄言怀子留长歌。
淋漓醉墨字倾侧,秉烛伸纸三咿哦。
伊人宛在不可即,弁岘西望青峨峨。
君为东西南北人,予也抱耒山之阿。
招提岁至一再计,况复相见颠毛皤。
流行坎止亦任运,鸿留雪爪萍依波。
意酣兴到难自默,诗成未拟苍崖磨。
但属名山好藏取,百年会有人摩挲。
【注释】
鹤楼:指鹤楼驿。青士:指诗人,这里暗含“青天”,即朝廷的意思。留诗:留下诗稿,表示怀念。东蒙:山名,在今安徽境内。未至:还未到达。筜谷:水名,源出江西,流经湖北、安徽等地,在安徽桐城东北汇入长江。交臂:形容相逢太偶然,没有机会再见面。竹杖:拄杖,这里泛指手杖。禅闼:佛门的门户。九春:指初春时节。暮律:傍晚的律令。侵:侵袭,浸染。岩花:山中岩石上开放的花朵。绿阴:绿色的树荫。雨歇:雨停。碧涨:水满溢出来的样子。浮塘坡:积水成湖的小土坡。樽俎:酒器。无恙:平安无事。合龠(ruò):吹奏管乐器,龠是管乐器的一种。口酡(tuó):脸微红,表示高兴。挥杯不作劝影酌:不举杯劝饮,只把影子投向酒杯中饮酒。主人妙义:主人家高超的见解。能悬河:像江河一般滔滔不绝。廿年结契:二十年来结下深厚的友谊。筠心竹柏:比喻坚贞不变。筠心竹,筠竹也;筠柏,柏木也。无改柯:没有改变原来的样子。语吾老:告诉我您老了。筜共此宿:我们曾在这个宾馆里共同住宿过。薄言:轻率地,随意地。怀子:怀念你。留长歌:作一首长歌来表达我的思念。淋漓:倾泻,畅快地写下来。字倾侧:字迹歪斜,倾侧。秉烛伸纸三咿哦:拿着蜡烛伸直身体写字,连叫三次。伊人宛在不可即:那个人仿佛还在身边,却无法接近。弁岘(biàn xiá)西望青峨峨:站在弁岘山向西眺望那青色的山峰,非常遥远。君为东西南北人:您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予也抱耒山之阿:我也是抱持农具住在这座小山边的人。招提:寺庙。岁至:一年一次。一再计:一次又一次计算着日期。况复:何况又。颠毛皤(páo):头发已白乱如丝发,皤是白色,皤发意谓头发白了。流行坎止:宇宙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任运:任凭自然发展。鸿:大雁,喻指远行的人。雪爪:喻指落雪覆盖的痕迹。萍依波:像漂浮的浮萍一样随波逐流。意酣兴到:兴致正高,不能自已。难自默:自己觉得难以沉默。诗成未拟苍崖磨:我写好了这首诗却没有准备把它磨去,因为我想让它流传于世。但属:只能,只有。好藏取:值得收藏。百年会有人摩挲(suō):一百年后一定有好事的人会抚摸这些碑石。
【赏析】
本篇是一首赠别诗。诗人以真挚的感情和生动的笔墨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联点题,写诗人与友人分别后,东蒙山还未到达,而友人已经离去。“未至”二字表明诗人与友人分手时还未曾抵达东蒙山;“去东蒙”则表明诗人离开的时间是在去东蒙山路上,也就是诗人还未到东蒙山的时候。两句之中,一个“未至”和一个“去东蒙”都含有一种遗憾之情,暗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未能及时赶到东蒙山,因而感到十分惋惜。
颔联写诗人与友人分别后,回到家乡,只见到老朋友几次来往的身影,交臂失之,令人感叹不已。“仍何多”三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无奈之情,同时也揭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情谊深厚,尽管彼此分别,但仍然时常想念对方。
颈联写诗人回到家乡后,独自拄杖行走在禅房门前,欣赏着初春时节的美景。此时正值傍晚的时分,夕阳西沉,天空中的云彩渐渐散去,大地上的景色变得更加明亮起来。岩花凋零,绿阴满枝,雨后的池塘涨满了水,波光粼粼。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回到家乡后,所见所闻的景象,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美好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尾联写诗人回到家乡后,与友人相聚一堂,饮酒作乐,畅谈友情。然而,当夜幕降临,灯光熄灭时,诗人却发现自己的脸上泛起了红晕,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激动。于是,他拿起手中的酒杯,对着影子轻轻劝饮,让影子也能感受到这份喜悦之情。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停下手来,而是继续饮酒作乐,畅谈友情。最后一句“君为东西南北人”更是直接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希望他能早日回到家乡,再次相聚一堂。
本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离别时的景色和心情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全诗情感丰富,结构严谨,富有诗意和美感,是一篇优秀的赠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