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女何年降碧苍,步摇环佩识新妆。
人间咏尽罗浮景,天末珍留阆苑芳。
野僻传来春信早,山深爱与月明将。
根蟠不复稽朝暮,岁久何知问汉唐。
起卧林皋飞燕羽,婆娑岩岫挹琼浆。
娇躯扑地声无腻,媚颊迎人笑带香。
堆簇冰团千万叠,胎凝珠粒两三行。
虬枝高耸菁葱盖,翠蒂重添薜荔裳。
清畏人知名自淡,时逢景好兴偏狂。
别来寒过愁驴背,看到奇茎袭锦囊。
万里吹横夜笛冷,千溪影散晓云忙。
也知东阁惆饥急,谁念西陵绕梦长。
铁石广平情有赋,风流水部韵成章。
因思鼎铉和羹重,取向青峰练雪霜。

【解析】

本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此诗写梅,以咏物起,以咏物结。诗人在赞美梅花的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怀。全诗以梅喻人,托物言志。诗人用“玉女”、“天末”等词语来形容梅花的高洁,以赞美梅花不随俗世而改变其本色,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同时借梅花的香来表现其内在的气质。最后两句写自己对梅花的喜爱,表明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

“玉女何年降碧苍,步摇环佩识新妆。”这是第一联,首句说玉女何时降临人间,第二句写她手持环佩,打扮得十分漂亮。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玉女何时来到这人间?手持环佩的美人儿正在梳妆打扮呢!“玉女”,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女,这里指梅花。这一句是总写,为后面具体描写梅花作铺垫。

“人间咏尽罗浮境,天末留芳阆苑春。”这是第二联,上句写人间已经吟咏过无数遍罗浮山下那美丽的景色,下句写天上的阆苑也因梅花而显得更加芬芳了。“罗浮”,泛指南方名山,这里是泛指南方山水。“天末”,指天边。这句是说,世间已咏唱了许多关于罗浮山的诗篇,天边的阆苑也因为梅花而芳香扑鼻。这两句是分承上联,进一步写梅花的美貌及其影响。“阆苑春”,指阆苑中的春景或梅花的芳馨。“阆苑”是神仙居所的代称,这里指梅花生长的地方。这句是说天上的阆苑因梅花的芳香而显得更加美丽了。“天末”,指天边,指梅花生长的地方。“留芳”,指留下清香。这句是说,梅花生长的地方(天边)因梅花的清香而更显得迷人了。

“野僻传来春信早,山深爱与月明将。”这是第三联,意思是:在偏僻的地方传来春天的消息来得早,山上的人喜爱月光照耀着梅花。这四句是总承,先从梅花的生长处说起,再写到梅花对人的影响。

“根蟠不复稽朝暮,岁久何知问汉唐。”这是第四联,意思是:梅花根深蒂固,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凋谢;年深日久,又怎能知道它出自汉唐呢?“蟠”,盘绕、盘曲的样子。“稽”,通“几”,指时间。“汉唐”,指汉代和唐代,这里泛指历史久远的时代。这两句写梅花的坚韧不拔,不畏严寒,岁寒不凋,以及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承接前文,引出后文。

“起卧林皋飞燕羽,婆娑岩岫挹琼浆。”这是第五联,意思是:在树林间飞动的燕子时而停下来休息,时而在空中盘旋飞翔;在岩石之间盘旋,像在倒酒一样地欣赏那如美酒一般的梅花。“起卧”,指栖息。“林皋”,指山林水塘边。“婆娑”,形容舞姿优美。“岩岫”,指山峰。“挹”,斟酒。这两句写梅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像飞燕那样轻盈自在;在岩石间盘旋,像在倒酒一样地欣赏着那如美酒般的梅花,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梅花的美丽姿态。这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由前面的描写转入下文的咏梅。

“娇躯扑地声无腻,媚颊迎人笑带香。”这是第六联,意思是:梅花娇嫩的身体扑倒在地上发出的声音是那样的清脆悦耳,它迎接人们的笑容带着香气,令人陶醉。“娇躯”,指花瓣娇美的身躯。“扑地”,指落下。“声音无腻”,意思是声音清脆悦耳,没有一点油腻的感觉。这两句描写梅花娇小玲珑的身姿,突出了其清新脱俗的美。这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由前面的写梅花的姿态过渡到下面的写梅花的香气。

“堆簇冰团千万叠,胎凝珠粒两三行。”这是第七联,意思是:层层堆砌着的梅花就像堆积的冰团千万重叠;花蕊凝结的像珍珠粒一样的花蕊只有两三行。“堆簇”,比喻花朵密集的样子。“冰团”,形容花蕾像冰块似的晶莹透亮。“胎凝珠粒”,指花蕊像珍珠粒一样凝聚在一起。这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由前面描写梅花的花容花态过渡到下面描写梅花的花蕊和花色。

“虬枝高耸菁葱盖,翠蒂重添薜荔裳。”这是第八联,意思是:那些挺拔的树枝高高耸立,上面布满了青葱的叶片,像是一顶绿色的帽子;花蒂又增添了一层绿色,好像是穿上了绿衣。这是对上联中“冰团”的进一步描写。这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由前面的描写转向后面的描写。

“清畏人知名自淡,时逢景好兴偏狂。”这是第九联,意思是:清冷的梅花使人感到畏惧却因此更加淡泊名利;正当美好的景致出现之时,我兴致勃发反而更加狂热。“清畏人知名自淡”,这两句意思是说:由于清冷的梅花使人感到畏惧,因而更加淡泊名利。“时逢景好兴偏狂”,意思是正当美好的景物出现之际,我的情绪变得热烈起来。“景好”,指美好的景色。“兴偏狂”,指情绪变得热烈起来。这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由前面的描写转入下文的咏梅。

“别来寒过愁驴背,看到奇茎袭锦囊。”这是第十联,意思是:自从离别以来寒冷天气超过了忧愁的心情,现在看到那奇特的茎部犹如锦绣被褥。“别来寒”,指离别后天气寒冷。“袭锦囊”,意思是像被锦绣的被褥裹住一样。这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由前面的描写转入下文的描写。

“万里吹横夜笛冷,千溪影散晓云忙。”这是第十一联,意思是:在万里之外听到那横贯夜空的夜笛之声使人感到寒冷;在千条流水中看见晨光渐渐散开如同云彩匆忙地飘去。“万里”,指遥远的距离。“横笛”,指横吹笛子。这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由前面的描写转入下文的描写。

“也知东阁惆饥急,谁念西陵绕梦长。”这是第十二联,意思是:也懂得东阁里有人因饥饿而焦急等待;又有谁能想到西陵有梦萦绕缠绕难以忘怀。“愁饥急”,指饥饿急切。“绕梦长”,指梦境缠绵难断。这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由前面的描写转入下文的描写。

“铁石广平情有赋,风流水部韵成章。”这是第十三联,意思是:铁石般坚硬坚定的意志可以有赋文抒发感情;风流水部的韵律可以形成美妙动听的乐章。“铁石情”,是指坚定不移的意志,也可以写作“铁石心”。“风流水部”,指古代乐府诗中的一种风格,属吴声歌曲。这里指诗歌的风格。“成章”,指形成优美的篇章。这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由前面的描写转入下文的描写。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咏梅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借咏梅来表现诗人的高洁品质。诗人以梅花的高洁象征自己的人格,以梅花的傲雪凌霜来比喻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诗人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摹,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典雅,意象鲜明,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