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世路总如宾,愧不因时问去津。
欲挽流云商别意,难教残月当良辰。
升沉大块原同幻,点检微生却是真。
金井碧梧情未断,山中无历信天民。
注释:
- 悠悠世路总如宾:《文选·潘岳<河阳县作>序》:“悠悠乎,若行客,忽忘所舍,不觉道至。”李善注:“《礼记》曰:‘居则资于人’。”《史记·伯夷列传》:“余悲世俗之工诗者,为有所劝勉而不达其旨也。故欢欣怪叹而卒莫能极焉。”此处用“悠悠”形容世事纷扰,人生道路如同过客一般,无人问津。
- 愧不因时问去津:惭愧自己不能像伯夷一样在时机到来时离开朝廷(指商纣王)的邀请。因时,指时机。去津,指离开京城。
- 欲挽流云商别意:想要挽留流云,表达对即将离别的朋友的不舍之情。
- 难教残月当良辰:难以让残缺不全的月亮出现在美好的时光里,比喻无法挽回的时光已经逝去。
- 升沉大块原同幻:升沉大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像是虚幻的,没有真实的存在。大块,指大地、万物。
- 点检微生却是真:仔细检查自己的生命和微末的存在,却发现自己是如此的真实。点检,审查,察看。微生,微小的生命,这里指诗人自己。
- 金井碧梧情未断:金井边绿梧树依然茂盛,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仍然浓厚。金井,古代皇宫中的井台,多用来形容富贵人家的庭院。碧梧,绿色的梧桐树。
- 山中无历信天民:在深山中隐居,不相信世上会有真正的神仙。历,经历,指世俗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五言律诗作品。全诗以“送秋”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对世间纷扰的感叹。
首联“悠悠世路总如宾”,诗人以“世路”开头,描绘出一种纷扰的世界景象。这里的“世路”并不是指现实世界中的道路,而是暗指人世间的种种纷繁复杂。诗人以“如宾”来描述这种纷扰的世界,表达了他对这种世界的态度——“愧不因时问去津”。意思是说,他感到愧疚的是,自己没有在合适的时机离开这个世界,去追寻更高的理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颔联“欲挽流云商别意,难教残月当良辰”,则是诗人对即将离别的朋友的深情挽留和祝福。他想要拉住流云,留住朋友的离别,但无奈的是,残月已经出现在了美好的时光里。这两句诗以“商别意”和“残月当良辰”为关键词,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升沉大地,原同幻象,一切都是虚幻的。这两句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
颈联“升沉大块原同幻,点检微生却是真”,则是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他认为,无论是升沉大地还是点点微生,都是虚幻的现象,真实的东西才是存在的。这里的“微生”指的是诗人自己,他强调了自己生命的真实存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真谛的追求和对于虚幻世界的超脱。
尾联“金井碧梧情未断,山中无历信天民”,则是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感慨和对神仙信仰的反思。他怀念金井边的碧梧树,虽然身处深山之中,但他对世俗生活和神仙传说的信仰并未改变。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神仙传说的敬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于精神寄托的需求。
整首诗以“送秋”为题,通过诗人对世路、离别、人生真谛等方面的思考和领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