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兰出秽壤,芙蕖生淤泥。
赋性自芳洁,于此徵神奇。
君子处浊世,师惠以全夷。
何必登首阳,高歌怀《采薇》。
【注释】
杂感三首 其三:这组诗共三首,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今属四川)时所作。此为第三首。
杂感:即感慨时事、抒发感慨的诗歌。杂感三首,指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时所作的三首诗。
其三:第三首。
芝兰:香草。芝,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人认为芝草有仙气,常用来比喻君子;兰花,一种香气浓郁的花卉,古代文人常以之象征君子。秽壤:污浊的泥土,这里指污浊的环境。
芙蓉:荷花别称,古人常以之比喻君子。
赋性自芳洁:本性高洁。赋性,天性,天生的性情。
徵神奇:表示神奇的征兆。
师惠:效法贤德的人。
高歌《采薇》:高唱着《采薇》,原意为怀念古时的贤明君主,这里指隐居山林。首阳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相传是伯夷、叔齐隐居之地。
【赏析】
这是一首感叹世道艰难,表达自己志向的诗作。诗人用灵芝、莲花这两种香洁之物比喻自己的高洁品质和崇高志向。最后表达了要隐姓埋名地生活,不要像商末的伯夷、叔齐那样因坚持理想而饿死首阳山的志向。
“芝兰出秽壤,芙蕖生淤泥”,诗人首先描绘了两种不同的花木生长的环境和状态。“出”与“生”字在这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了前文所提到的“赋性自芳洁”和“师惠以全夷”,“秽壤”与“淤泥”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长环境,前者污浊不堪,后者却能生长得如此茁壮。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两种花木的不同特质,也暗示了作者自身的境遇与选择。
“赋性自芳洁,于此徵神奇”。这句诗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品质和志向。“自芳洁”指的是诗人天生具有高尚的品格和追求,“征神奇”则表明他的志向和行为方式都充满了神奇色彩,与众不同。诗人通过这两点来表达自己对于世俗环境的不认同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君子处浊世,师惠以全夷”,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面对乱世的态度。这里的“君子”指的是那些坚守道德、秉持正义的人,“处浊世”则表明他们身处一个充满纷争和污浊的环境中。然而,尽管面临这样的困境,他们依然能够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质,如同孔子所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他们以贤德之人为师,效仿他们的品德,力求在乱世中保持自己的纯洁和正直。
“何必登首阳,高歌怀《采薇》”。这句诗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升华。诗人反问自己,既然已经身处乱世之中,何必还要像伯夷、叔齐那样选择饿死首阳山呢?这样的做法既不符合现实情况,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他主张应该保持自己的清白,不被世俗所动摇,就像高歌《采薇》一样,继续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花木生长环境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世俗环境的不认同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贤德之人的敬仰以及在乱世中保持清白的决心。这首诗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领悟其中蕴含的智慧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