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每苦寒,狐貉出天山。
南地每苦热,絺葛生于越。
人之所欲须,天意预为设。
大哉造化功,于世何所阙。

【注释】

杂感三首 其二:杂感,即对事物杂然感触的抒情。这三首诗都是作者在旅途中触景生情之作。

北地:北方地区。每苦寒:常感到寒冷。

狐貉(huò):野兽名,毛皮可以制裘。天山:指北方的天山山脉。

南地:南方地区。每苦热:常感到炎热。絺葛(chī gé)生于越:指夏天南方气候炎热,人们穿絺(cuī)葛来乘凉。絺,细葛布;葛,一种植物纤维制成的纺织品。

人之所欲须:人所需要的东西。

天意:上天的意志或心意。预为设:预先安排好。

造化功:天地自然形成的功绩,这里指大自然的创造和安排之功。于世何所阙:对世间有什么缺憾?阙,缺憾。

【译文】

北方经常寒冷难耐,狐貉出没在天山之巅。

南方则炎热难当,百姓用絺葛来避暑。

人世间所需要的东西,都受到上天的预先安排。

伟大的天地造化,对于人间有什么缺憾?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旅途途中有感而发的作品。从诗的字面上看,诗人通过对北地和南地气候特点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比南北两地气候的差异,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不同感受。

首句“北地每苦寒,狐貉出天山”,“北地”指的是北方地区,“苦寒”则形容那里的气候非常寒冷。在这里,“狐貉”是动物的名字,而“天山”则是地名。这句诗中的“狐貉”和“天山”都是诗人的想象之物,它们被用来形象地描绘了北方地区的恶劣天气。

颔联“南地每苦热,絺葛生于越”,“南地”同样指的是南方地区,“苦热”则表明那里的气候非常炎热。这里的“絺葛”也是动物的名字,同样被用来比喻南方地区的气候。与上联一样,这里的“絺葛”也是诗人的想象之物,它们被用来形象地描述南方地区的炎热天气。

在这两联诗中,诗人通过对北地和南地气候特点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他赞赏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认为万物都受到上天的关怀和安排。这种思想贯穿于全诗,成为了其核心主题之一。

诗人在赞叹大自然的伟大功绩的同时,也不禁感叹人生世事的无常和多变。他通过对北地和南地气候差异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不同感受。在北地,气候寒冷,人们需要穿着厚重的衣服来御寒;而在南地,气候炎热,人们需要穿着轻薄的衣服以避暑。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艰辛和不易。

最后两句“人之所欲须,天意预为设”,“人之所欲须”意味着人所需要的东西,都受到上天的预先安排。这里的“人之所欲”指的是人们的需求和欲望。而“天意预为设”则表示这些需求和欲望都是由上天决定的,是一种预先安排好的计划。这两句诗强调了大自然的伟大功绩,以及对人生世事的无常和多变的感叹。

这首诗通过对北地和南地气候特点的描绘,以及对其对比的分析,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人生境遇的不同感受。它既是一首表达感慨之作,又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