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缟素哭贤王,秬鬯重看赉尚方。
自取昆崙通象郡,更移闽越控扶桑。
岛门尽解田横甲,海舶初归陆贾装。
最是此中能速化,直教鳞介遍冠裳。
【注释】:
诸将五首: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五首,这里选其中的第三首。贤王:指汉宣帝刘询,字子骏,西汉时期名将霍光的外孙,汉宣帝时封为贤王。
昆崙:古代西域国名,今新疆和田一带。象郡:汉代在今广西地区设置的一个郡。扶桑:古代传说中日出的地方。
岛门:指海岛之门,这里指南海。田横:秦末汉初的起义军首领,以抗暴安良著称于世。陆贾:汉朝初年著名谋臣,著有《新语》,主张“与民休息”。
鳞介:水族。这里泛指鱼鳖之类。
【赏析】:
此诗是杜甫咏叹贤王刘询遇害的五首之一。刘询是东汉宣帝的儿子,因遭权臣霍光的陷害,惨遭杀害。此诗写贤王被害后,各地诸侯及将领纷纷为其举哀,并表示哀悼之意。全诗语言质朴平实,但感情却深沉激越。诗人借吊古伤今之情,抒写自己对贤王遇害的悲愤之情,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
第一联:“三军缟素哭贤王,秬鬯重看贲尚方。”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全军将士都穿着白色丧服,哀悼贤王刘询;又重新用香酒祭奠,表彰尚方监。“三军”指整个军队,“缟素”即穿白衣,表示哀悼的意思;“衮”,通“gun”,古代一种盛酒器,“鬯”是一种黑黍酿的酒。“贲”同“贲”,也是盛酒器的一类,“贲尚方”即“贲尚方监”。
第二联:“自取昆仑通象郡,更移闽越控扶桑。”这两句的意思是,自己夺取了昆仑山,打通到像郡的道路;又将闽越控制起来,使之成为中原政权的屏障。“昆仑”,这里指西域昆仑关,是西域通向中原的要道。“象郡”,汉代郡名,治今广西桂林。“扶桑”,神话传说中的日出之地。这两句是说,诗人通过武力手段,夺取了昆仑,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又把闽越地区作为防御边疆的屏障。这里的“昆仑”、“象郡”、“扶桑”都是诗人用以代表西域、北方以及南方边陲地区的名词。
第三联:“岛门尽解田横甲,海舶初归陆贾装。”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海岛上解除了兵甲,停泊着来自海外的商船;陆地上的船队也刚刚返回,装载着来自远方的商品。“岛门”指海岛上的各个关口。“田横”,春秋末期齐国名将,曾率军起义反对燕国的进攻,后来被燕将乐毅追杀,他和他的兄弟逃入海岛,继续从事反侵略的斗争。“陆贾”,西汉初年人,曾随刘邦平定天下,后又出使南越,劝其归顺汉朝。“海舶”,海上的船只。
第四联:“最是此中能速化,直教鳞介遍冠裳。”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在这里最能迅速实现和平统一的愿望,连水中的水生动物也会换上衣冠来参加庆典。“鳞介”,这里泛指鱼鳖等水族。“冠裳”,古时指礼帽和官服,引申为衣冠。这最后一句是说,在这里实现和平统一的愿望最容易实现,甚至连水中的水生动物也会换上衣冠来参加庆典。这里所说的“鳞介遍冠裳”,是说水族也穿上了衣冠,参加了这次庆典。这两句是诗人在赞美这一伟大胜利的意义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