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系安危者三十年,立言立功立德,久已夫名垂宇宙,非游夏所敢赞词,惟庚子猝遭变故,赖我公保障东南,不才适奔走救济而回,亲见硕画忠谋,支持全局,到此时历历追思,曷禁与海内苍生,齐声痛哭;
躬担道统于五千载,希贤希圣希天,伟矣哉博贯中西,为古今知止至善,自戊戌纷涌横潮,独屹镇狂澜砥柱,世界在祸福存亡之际,毅然振商兴学,巩固皇图,迨弥留殷殷筹策,尚叮咛前途教育,进步勿封。
这首诗是挽张之洞的,表达了作者对张之洞的敬仰之情。
首句“身系安危者三十年”,描述了张之洞身负重任,为国家的命运和安危付出了三十年之久的努力。
第二句“立言立功立德,久已夫名垂宇宙”,赞颂了张之洞在文学、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卓越成就,他的名声将永远流传于世。
第三句“非游夏所敢赞词,惟庚子猝遭变故”,表示张之洞并非游说之士,而是在庚子年突然遭遇变故时,他勇敢地承担起保护国家的责任。
第四句“赖我公保障东南,不才适奔走救济而回,亲见硕画忠谋,支持全局”,表达了作者对于张之洞的感激之情,因为他在庚子年突然遭遇变故时,仍然能够保家卫国,使得国家得以保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曾经为救国而奔走忙碌,见证张之洞的忠心和谋略。
第五句“到此时历历追思,曷禁与海内苍生,齐声痛哭”,回忆了自己在张之洞去世后,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感慨,不禁与国内的百姓一同哀痛。
第六句“躬担道统于五千载,希贤希圣希天,伟矣哉博贯中西,为古今知止至善”,赞美了张之洞在道德修养上的追求,他希望成为贤人、圣人、神仙,并希望以博学著称。这是对张之洞高尚品质的赞赏。
第七句“自戊戌纷涌横潮,独屹镇狂澜砥柱,世界在祸福存亡之际,毅然振商兴学,巩固皇图”,描述了戊戌变法时期,张之洞面对汹涌澎湃的波涛,仍然坚定地站在国家的一边,支持改革。
第八句“迨弥留殷殷筹策,尚叮咛前途教育,进步勿封”,表达了作者对于张之洞临终前仍然关心教育、进步事业的敬佩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张之洞的赞美和怀念,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