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物屈,不为死挠,是忠臣,是孝子,是烈妇;
得之造次,得之颠沛,可一息,可毕世,可百年。
【注释】
挽:挽诗。
永林:即胡永,字林宗,东汉末人,为官清廉,不与权贵同流合污,因反对党争而被排挤而亡。
【译文】
我决不被外物所屈服,也不会被死亡所威胁,是忠臣,是孝子,是烈妇;
得到它时在仓促之间,失去它却在颠沛流离中,可以活一息,可以活毕生,也可以活百年。
【赏析】
《挽胡永林联》是一首悼念友人的挽诗,诗人以“不为”三句总领全篇,对胡永林一生的品格进行了高度概括。
首句“不为物屈”,意为不被外物所折服。这里所说的“物”,指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和黑暗势力。“不为死挠”,意思是不怕死亡的威逼。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认为胡永林是个刚直不阿、宁折不弯的人,他敢于同腐朽黑暗的社会作斗争。“是忠臣”“是孝子”“是烈妇”,这三句话是对胡永林品格的高度赞扬。忠臣、孝子、烈妇,都是封建社会里推崇的品德,诗人用这三个词语来赞颂胡永林,突出了他的高尚品质。诗人还从另一个角度对胡永林的精神境界进行评价:“造次”、“颠沛”,这两个词分别表示急迫之中和颠沛流离的状态。诗人认为,即使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胡永林也能保持自己的操守,不为外物所屈服。
第二句“得之造次”,意为得到了它。这里的“之”,代指“不为物屈”的品质。诗人用“造次”来强调这种品质的可贵。“得之造次”说明胡永林的这种高尚品质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
第三句“得之颠沛”,意为失去了它。“颠沛”是动荡不安的意思。《后汉书·胡广传》:“(永)每有吉凶祸福,辄言于广曰:‘吾家子孙当得其力。’”(李贤注引《汉官仪》)胡广是胡永的祖父,这里用祖父来比喻胡永,说明胡永在危难之时也能做到“不为死挠”,表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得之颠沛”表明了胡永林的这种高尚品质不是轻易就能丧失的。
尾联“可一息”,“可毕世”,“可百年”,意思是这样的品质值得珍惜终生或终身。诗人通过这几句诗表达了他对胡永林高尚品质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胡永林不幸遭遇的惋惜之情。诗人用“得之造次”、“得之颠沛”这两句话来强调这种品质的可贵和难得,进一步表达出了他对胡永林的敬慕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胡永林这一人物形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崇尚和追求,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