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海攀天百不辞,茫茫祇替后人悲。
遑论宿疾三年艾,剩诵繁霜十月诗。
号壁螀虫聊复尔,负辕牛马待怜谁。
湘累尚解酬渔父,醒醉何曾到此时。
【注释】蹈海攀天百不辞:形容诗人豪情壮志,不畏艰难。茫茫祇替后人悲:只感叹自己不能为后世留些什么。遑论宿疾三年艾:暂且不说这病已经三年了。剩诵繁霜十月诗:勉强读着那像霜一样的十月的诗篇。号壁螀(jiáo)虫聊复尔:在墙壁上鸣叫的知了聊以自娱。负辕(yuán)牛马待怜谁:背负着沉重的车辕,等待怜悯的人来骑。湘累尚解酬渔父,醒醉何曾到此时:即使像屈原那样的“湘累”,也还有能理解渔父之意的时候;而我呢,从醉酒到清醒又有何区别?
【赏析】此诗作于元和八年(813)秋。诗人在长安,与白居易、元稹等同游,有《酬乐天频梦微之》诗,是时二人同在长安,故用白居易诗中“梦君”句意。
“蹈海攀天百不辞”,这是说诗人豪迈之情,毫不掩饰,他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如蹈海攀天,百步九折而不休。“茫茫祇(zhǐ)替后人悲”,这是说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他为国家忧虑,为天下担忧,只叹息自己不能为后世留下什么作为。
“遑(huáng)论宿疾三年艾,剩(zēn)诵繁霜十月诗”。这是说诗人身患重病,但仍勉力读书,勉强读着那像霜一样的十月的诗篇,以慰自己的孤独。诗人在长安,与白居易、元稹等同游,有《酬乐天频梦微之》诗,是时二人同在长安,故用白居易诗中“梦君”句意。
“号壁螗(jiāo)虫聊复尔,负辕(yuán)牛马待怜谁”。“号壁”是写诗人苦闷无聊之时的境遇。“螗(jiāo)虫”即寒蝉,在墙壁上鸣叫,聊以自娱。“负辕”是写诗人处境艰难。“负辕牛马待怜谁”,是说诗人就像那些被人们所遗弃,任人欺凌的牛马一样,等待着人们的怜悯。
“湘累尚解酬渔父,醒醉何曾到此时”。“湘累”是屈原,这里指作者自己。“醒醉”是说作者的精神状态。“何曾到此时”,是说他从醉到醒,又有何种区别?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以及自己的忧愁、无奈。
此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深沉,意境高远开阔,风格苍劲有力,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