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却看山又上楼,秋蝉聒耳不曾休。
形容我是诗才尽,不敢登临到建州。
【注释】
武夷:武夷山,今福建省武夷山市;
独坐:独自坐着;
怅然:惆怅、失意的样子。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以“秋蝉”自比,抒发了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首句说:我放下观赏风景的心思又上楼了。这两句是全诗的开头,也是全诗的中心所在。诗人登上高楼远眺,耳畔传来阵阵秋蝉聒噪的声音,他感到十分烦闷而不得解脱。诗人在登高望远的过程中,把心情由喜转悲。“搁却”二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欣赏的兴致。“看山”二字,则表明诗人的心境。他本来打算登临武夷山去观赏那秀丽的风景,可是由于事阻而未能如愿,只好独自坐在楼中,百无聊赖地眺望远方,心中不免生出许多感慨。“独坐”二字,点出了时间是在一天之中的某个时刻,也就是黄昏时分,因为此时日落西山,天已渐渐暗了下来。“怅然”一词,表达了诗人的失落情绪。
三、四句紧承二句而来。“形容我是诗才尽”,诗人自认为他的诗歌才华已经用尽了,再也无法写出像《登高》这样的好诗了。这一句既是对前一句的回应,又是对前一句的解释。诗人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强烈的感慨,是因为他看到自己的诗歌才华已经用尽了,无法再创作出像《登高》一样的好诗了,因此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失落情绪。“不敢”一词,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己诗歌才华的自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种自信的坚定和执着。诗人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失落情绪,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诗歌才华已经用尽了,再也无法创作出像《登高》这样的好诗了,因此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失落情绪。
最后一句“不敢登临到建州”,则是对整个诗句的总结和升华。诗人觉得自己的诗歌才华已经用尽了,无法再创作出像《登高》一样的好诗了,因此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失落情绪。但是,他仍然希望能够登上武夷山去欣赏那秀丽的风景,于是他选择了建州的路径来攀登这座名山,希望能够借此来排解心中的郁闷。然而,当他到达山顶时,却发现那里并没有他想象中的美景,反而让他更加失望。于是,他只能无奈地选择放弃这个念头。
这首诗通过对“看山”“听秋蝉”等景物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感受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感。同时,这首诗也通过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对诗歌才华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