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有吞声别。
怪连宵、风房露槛,云旗明灭。
十载回肠无一语,已透中边洞彻。
却不道、催花时节。
纵有鹃声啼不断,顿西楼、月黑天如铁。
曾不见,鹃之血。
百身莫赎三良穴。
甚池塘、荆榛栉比,都无磨折。
拚却晓风残月苦,英发雄姿休说。
况细数、灯光香热。
耿耿当熊占鹊感,总星辰、昨夜明河澈。
又岂啻,牙琴辍。

【注释】:

竟:到底。吞声别:默默无言地分别。云旗:指旌旗,借指战旗。回肠:形容极度悲伤。无一语:没有一句话说。中边:指内心。催花:催春。杜鹃啼声悲切,故称杜鹃为“催花使者”。顿西楼:直上西楼。月黑天如铁:形容黑夜漆黑。三良穴:即冤家冢。荆榛栉比:荆棘丛生像梳子一样排列。都无磨折:全都没有遭受磨难或挫折。拚却:舍弃。晓风残月苦:早晨的微风和残月之苦。英发雄姿:英俊豪放的气概。况细数:何况细细回忆。灯光香热:灯光闪烁,香气四溢。耿耿当熊占鹊感:耿耿不寐,如同被熊占据、被鹊所感动。牙琴辍:停止弹琴。

【赏析】:

此词是一首咏叹词,抒写作者对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在国破家亡后孤苦伶仃的凄凉心境。全篇运用典故,以景结情,意境深远。

起韵两句,点明时间,渲染气氛,使下文的描写有了一个背景。“连宵”二句,写风雨交加之夜,作者独坐高楼,面对凄清的景色,不禁悲从中来,百感交集。“十载”二句,写作者因长期受压抑而郁积成疾,无法排遣,终于爆发了。“却不”二句,写自己虽曾想通过抒发感情以求解脱,但结果却是事与愿违,反而更加痛苦。“纵有”二句,写即使有杜鹃鸟的哀鸣不绝于耳,也难以排遣心头的愁闷。“曾不见”三句,由眼前的杜鹃鸟联想到历史上的伍子胥和屈原,都是忠臣义士,他们的冤屈至今未能洗刷,因此感到悲痛。“甚池塘”五句,写池塘边的荆棘丛生,毫无遮拦,比喻自己的身世坎坷;又用“百身莫赎”一句,强调自己遭受的苦难之大。“甚池塘”三句,用典,《战国策·燕策》:“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见之……谓其御曰:‘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荆轲为了实现刺杀秦王的目的,甘愿牺牲生命;而鲁班践则是为了报仇雪耻才出此下策,二者虽同出于报国之心,但动机不同。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说明自己虽然有报国之志,但报国的途径却受到阻碍,不能如愿。“拚却”二句,进一步抒写自己的苦闷之情。“晓风残月苦”,意思是在清晨的寒风中听着断断续续的残月之音,心中十分痛苦。“英发雄姿休说”,意思是要把自己曾经具有的英雄气概和豪爽的神态都收起来吧!“况细数”二句,写自己仔细回忆过去的一段往事,但回想起来仍然觉得痛苦不堪。“耿耿当熊占鹊感”二句,化用了《诗经·小雅·庭燎》中的“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兮,鸾声将将;和鸣皋些,在浚之郊。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听彼商弦,匪适之子,秉心塞渊,黕尔殊群。咽如衰草,寂如阴林。心之忧矣,涕既陨心”诗句,以喻自己因国破家亡而心情郁闷。“总星辰”三句,写自己因心情抑郁而彻夜难眠,直到天亮也没有睡好。最后一句“又岂啻牙琴辍”,意谓这种痛苦的心情已经达到了极点。“又岂啻”二字,既是感叹词,又兼表转折的意思,意思是这种痛苦的心情已不仅仅是一般的悲伤。

全词以景起兴,中间抒情,结尾收束,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质朴自然,不加修饰,读起来亲切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