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飞蓬卷。
此何时、客中送客,殊难为遣。
皂帽羊裘新结束,与尔泪花双泫。
叹别绪、春蚕抽茧。
万叠西山残照里,看萧萧、易水冰痕浅。
平野阔,骏蹄展。
天如浓墨光微显。
舞回风、雪花如掌,马毛僵扁。
盼得人归先白雁,不倩书黄犬。
想憔悴、柳枝愁免。
腊酒正浓春菜滑,试高吟、秋水诗词典。
船早渡,对江剪。
【注释】
1、白下:古时指金陵(今南京),因有秦淮河,故亦称“白下”。这里指作者所居之地。
2、飞蓬卷:落叶随风飘飞。
3、此何时:此时何日。
4、客中送客:指送别朋友。
5、殊难为遣:特别难过,难以排遣。
6、皂帽羊裘:古代隐者戴的黑色帽子,穿着皮衣。也泛指贫士。
7、泪花双泫:泪如雨下。
8、叹别绪:叹息离别之愁绪。
9、春蚕抽茧:比喻别离的痛苦。
10、万叠西山:形容山连绵不断。
11、萧萧:风声。
12、易水冰痕浅:易水在今河北省易县西南。相传战国时荆轲去刺杀秦王时,易水边的人皆发自尽,其血凝成冰,后遂称此地为“易水”。
13、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14、骏蹄展:马儿奔驰的蹄子展开的样子。
15、天如浓墨光微显:天空如同浓重的墨色,但曙光初现。
16、舞回风、雪花如掌:雪花像手掌一样舞动,飞舞在空中。
17、倩:请求。
18、免:免于。
19、腊酒正浓春菜滑:腊酒醇厚,春菜鲜美可口。
20、船早渡:船只已经渡过江去。
21、对江剪:面对面地剪裁。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上阕写送别之情,下阕抒怀人之感,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全诗以送别友人为题,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起首两句写自己送别的情状和心情。“落叶飞蓬”四字点明送别时间是在深秋;“此何时”,说明是客中送客,因而格外难过。“皂帽”“羊裘”,表明送别的人物身份低微,与“客中送客”相呼应,表现出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
三四句写送别情景,用“泪花双泫”来表达自己的悲伤,用“春蚕抽茧”来比喻离别时的苦楚。五、六句写景,写送别之时西风瑟瑟,江面波涛翻滚,岸边柳枝萧萧,寒意袭人,使人感到心寒。这景象与前几句描写的凄凉气氛相协调一致。
过片以后,转入抒情。七、八两句用“万叠西山残照里,看萧萧、易水冰痕浅。”写送别时的情景。此处化用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荆轲临行前,易水边上送别的人们无不为之流涕,他们的血迹凝结成了冰块。作者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平野阔,骏马蹄展”两句写送别后的想象,马儿奔腾而去,留下诗人伫立在辽阔的原野之上,眺望着渐行渐远的友人。
最后两句写送别之后的感受。腊酒已熟,春天的菜肴也变得鲜美可口。然而,想到好友归期无定,自己却要早早地渡河而归,心中不禁又生出几分惆怅和不安。末句用典,《晋书·王献之传》:“尝问谢安:‘卿在江东得见诸友不?’安曰:‘我入东山,君尚仕世;登此台望东流之洛水,觉吾形影相吊。”意思是说,谢安在江东时,他的朋友王献之还在世,现在王献之不在了,而自己在江东也失去了联系,只有登上这个高台遥望洛水,才觉得自己的身影映衬在流水之中,似乎与友人相互映照一般,不禁感慨万千。这里用以自况,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