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吴波白,何由问废兴。
蒙蒙秋雨晦,点点鸭城灯。
【注释】:
- 鸭城:古地名,今属江西,位于鄱阳湖东岸。
- 吴波:指吴地的波浪。
- 何由:何以、如何。
- 兴:衰败、兴盛。
- 蒙蒙:形容雨雾弥漫的样子。
- 晦:昏暗、不明朗。
- 点点:形容灯火稀疏闪烁。
- 【赏析】:
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起句写秋夜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黯淡的氛围;二句写秋雨濛濛,暗淡无光。三、四句写渔灯在雨中的微弱闪烁,映衬出作者内心的迷茫和惆怅。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深沉。
一片吴波白,何由问废兴。
蒙蒙秋雨晦,点点鸭城灯。
【注释】:
【注释】 堠山:山名。在今河南辉县西南。夕照:夕阳照射的景象。渲:渲染、涂抹。荆关画:指荆关风景,即“千里江山图”。笔:这里指用笔法来描绘景色。出奇:与众不同,别具一格。无故态:无风生浪,没有意外的情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晚霞和山水的绝句。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凝练。 首句中的“斜”字,写出了夕阳落山时,太阳光斜射过来的情景。“落桥心”,是说夕阳的余晖洒在桥上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九里一瞬耳: - 注释:“九里”指的是距离,可能是指从起点到某个地点的距离。“一瞬耳”表示时间极短,几乎感觉不到。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快速到达的感觉,可能是为了强调速度之快。 - 译文:九里路在转眼之间就到了尽头。 2. 风墙叶叶轻: - 注释:“风墙”可能是指风造成的障碍或影响,如风浪、风沙等。“叶叶轻”描述了这种障碍或影响非常轻微,几乎感觉不到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资敬云松”是这首诗的标题,意指以“云松”为题。“资敬”,即敬仰。“盘盘”,形容云松之高耸,也形容其形态优美。“端正起子敬”,是说云松的形体端正,好像晋代人王献之的字“子敬”。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东晋书法家、官员。“劲节自千秋”,意思是云松的气节高洁,历尽千年仍不改。“青霞”,即青霄,比喻美好的境界或前程。 【答案】 译文:
注释: 哪里没有明月,南塘的风和月亮都很美。可惜我这次来没有带书,只好在长吟声中度过秋天的早晨。 赏析: “何处无明月”,这是写景的手法。从字面上理解,似乎在说,天下哪处没有明亮的月亮呢?但诗人在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月亮,而是把目光投向了自己身边的事物,即眼前的“南塘”。这两句诗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着一种哲理,即世界上万物都是美好的,只是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身边的美好。 “南塘好风露”。这里的“好”字
注释:祇陀寺的钟声在古寺自萧梁时期就已敲响,朝复暮。 可怜梁武帝,千载永不寤。 祇陀寺的钟声从古到今一直在寺庙中回响,朝复暮。 梁武帝(公元502-549年),即简文帝萧纲。他是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儿子,南朝梁明帝萧岿的弟弟。他幼年即位,年仅四岁,由祖母太皇太后胡太后临朝称制。他在位期间,政治腐败,生活荒淫,宠任奸臣、宦官。公元550年(普通四年)侯景作乱,萧纲逃入东冶山寺避难,被侯景部下所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以及所要传达的作者思想情感,并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隆亭夜市”是全诗的第一句,“鸡鸣茅屋下”承接上句,写诗人在隆亭夜市里听到鸡鸣声。“记取索绹风”承接上句,诗人因听到鸡鸣声而想起当年科举考试时的情景。“机声击柝中”承接上句,写夜晚集市的热闹景象,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熟悉和喜爱
【注释】: 1. 鸭城:古地名,今属江西,位于鄱阳湖东岸。 2. 吴波:指吴地的波浪。 3. 何由:何以、如何。 4. 兴:衰败、兴盛。 5. 蒙蒙:形容雨雾弥漫的样子。 6. 晦:昏暗、不明朗。 7. 点点:形容灯火稀疏闪烁。 8. 【赏析】: 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起句写秋夜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黯淡的氛围;二句写秋雨濛濛,暗淡无光。三、四句写渔灯在雨中的微弱闪烁
【释义】: 一夜之间,群山都合起来了,早上起来看见玉一样的山峰。你看那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朵朵白色的荷花。 【注释】: 芙蓉:荷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抓住一个特定的时刻(朝来)和特定的景色(寒日丽),以富有表现力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后初晴的群山、峰巅的积雪、以及盛开的荷花的绚丽景象。全诗语言凝练,意境高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以及所要传达的作者思想情感,并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隆亭夜市”是全诗的第一句,“鸡鸣茅屋下”承接上句,写诗人在隆亭夜市里听到鸡鸣声。“记取索绹风”承接上句,诗人因听到鸡鸣声而想起当年科举考试时的情景。“机声击柝中”承接上句,写夜晚集市的热闹景象,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熟悉和喜爱
【释义】: 一夜之间,群山都合起来了,早上起来看见玉一样的山峰。你看那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朵朵白色的荷花。 【注释】: 芙蓉:荷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抓住一个特定的时刻(朝来)和特定的景色(寒日丽),以富有表现力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后初晴的群山、峰巅的积雪、以及盛开的荷花的绚丽景象。全诗语言凝练,意境高远
诗句释义 1 "哀角严城起":这句描述的是城楼上传来的凄凉的号角声,表达了一种哀伤和紧张的气氛。 2. "悲秋泪满衣":秋天到来,天气转凉,诗人感到悲伤,泪水不禁流下。这里的“泪”和“秋”都传达出了一种深深的哀愁。 3. "如何游子恨,偏自送人归":诗人在想,作为游子,自己为何还要去送人呢?这反映了诗人的无奈与痛苦。 4. "霜落孤鞍急":随着霜降,马也感到寒冷,加速奔跑以寻找温暖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九里一瞬耳: - 注释:“九里”指的是距离,可能是指从起点到某个地点的距离。“一瞬耳”表示时间极短,几乎感觉不到。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快速到达的感觉,可能是为了强调速度之快。 - 译文:九里路在转眼之间就到了尽头。 2. 风墙叶叶轻: - 注释:“风墙”可能是指风造成的障碍或影响,如风浪、风沙等。“叶叶轻”描述了这种障碍或影响非常轻微,几乎感觉不到
注释:祇陀寺的钟声在古寺自萧梁时期就已敲响,朝复暮。 可怜梁武帝,千载永不寤。 祇陀寺的钟声从古到今一直在寺庙中回响,朝复暮。 梁武帝(公元502-549年),即简文帝萧纲。他是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儿子,南朝梁明帝萧岿的弟弟。他幼年即位,年仅四岁,由祖母太皇太后胡太后临朝称制。他在位期间,政治腐败,生活荒淫,宠任奸臣、宦官。公元550年(普通四年)侯景作乱,萧纲逃入东冶山寺避难,被侯景部下所杀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资敬云松”是这首诗的标题,意指以“云松”为题。“资敬”,即敬仰。“盘盘”,形容云松之高耸,也形容其形态优美。“端正起子敬”,是说云松的形体端正,好像晋代人王献之的字“子敬”。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东晋书法家、官员。“劲节自千秋”,意思是云松的气节高洁,历尽千年仍不改。“青霞”,即青霄,比喻美好的境界或前程。 【答案】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