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熹宗时朋党盛,君子小人互争竞。
小人道长君子消,宦官乘时盗国柄。
委鬼茄花互连结,睗睒跳踉意气横。
朝拜假父夕拜官,山鬼昼出白日暝。
顾命元臣愤不平,群贤交章以死诤。
宫中府中羽翼成,涕泣青蒲血空迸。
深居九关啄天下,收缚清流纳诸阱。
狂澜已将砥柱摧,疾风那怕秋草劲。
红丸梃击连移宫,三案手翻乱廷平去。
公然撰刻示天下,正者曰邪邪曰正。
吁嗟朝士蒙恶声,杨左诸臣一网尽。
转瞬烈帝登明堂,黑白分明是非定。
小人束手空怨嗟,君子弹冠更相庆。
所怜奸慝暂退藏,天下纷纷终不靖。
譬如痈疽生腹心,毒气烁体亡身命。
药石虽能溃腐肉,瞑眩不救膏肓病。
我思其殃谁所致,终之者魏始者郑。
谋危太子心计深,挟狡矜凶口语佞。
光宗即位不永年,太平天子生难更。

《阅三朝要典》赏析

诗歌原文

明熹宗时朋党盛,君子小人互争竞。
小人道长君子消,宦官乘时盗国柄。
委鬼茄花互连结,睗睒跳踉意气横。
朝拜假父夕拜官,山鬼昼出白日暝。
顾命元臣愤不平,群贤交章以死诤。
宫中府中羽翼成,涕泣青蒲血空迸。
深居九关啄天下,收缚清流纳诸阱。

注释与解析

  1. 朋党盛:指的是明朝时期宦官和文官之间的激烈斗争和对立。
  • “君子小人互争竞”描绘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程度,其中“君子”指正直的官员,而“小人”则是指依附于宦官的奸佞之徒。
  • “宦官乘时盗国柄”指出宦官利用皇帝年幼或无能,窃取国家权力,进行非法操作。
  1. 委鬼茄花:这里可能比喻宦官利用各种手段,如勾结、贿赂等手段操纵朝政。
  • “睗睒跳踉意气横”形容宦官们在朝堂之上嚣张跋扈的形象。
  1. 朝拜假父:暗指一些官员为了升迁而拜谒宦官,这种行为在当时被认为是极大的不道德,甚至是一种耻辱。
  • “山鬼昼出白日暝”通过对比“白日”和“山鬼”的出没,强调了这种不正当行为的隐蔽性和危险性。
  1. 顾命元臣:指的是在国家危难时刻,依然忠诚于皇帝和国家的大臣们。
  • “愤不平”表达了这些元臣对于朝廷内腐败现象的不满和愤怒。
  • “群贤交章以死诤”描绘了一群有识之士不畏强权,勇于站出来批评和反对不良现象的场景。
  1. 宫中府中:指皇宫内外都受到了宦官的影响和控制。
  • “羽翼成”暗示了宦官势力逐渐壮大,形成了庞大的团体。
  • “收缚清流”则指宦官对那些批评和反对他们的清流官员进行打压和迫害。
  1. 九关啄天下:描述了宦官控制着整个国家的政治格局,如同掌控九个关口一样难以撼动。
  • “收缚清流”进一步说明宦官不仅压制异己,还试图将清流官员纳入自己的阵营,以达到完全控制的目的。

译文与译文结合注释

明熹宗时期,宦官与文官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双方势均力敌,相互较量。小人得势,君子失位,宦官趁机窃取国家大权。他们勾结、串通一气,结成利益集团,互相支持,共同对抗正直的官员。

宦官们不仅在政治上横行无忌,还通过各种手段如贿赂、拉拢来影响朝政。他们的行为嚣张跋扈,意气用事,使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

许多忠诚的大臣面对这种局面感到愤慨和不平,他们勇敢地站出来批评和反对宦官的恶劣行径。他们不畏强权,勇于发声,为国家的未来担忧。

宦官不仅控制了皇城之内的政权,还试图将清流官员纳入自己的阵营,形成强大的联盟,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种做法极大地削弱了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治理能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明熹宗时期宦官与文官之间的斗争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展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程度和腐败状况。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情感表达,揭示了宦官专权带来的危害,以及正直官员的困境。

诗中的“朝拜假父”“山鬼昼出白日暝”等意象,形象地描绘了宦官的嚣张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给国家带来的混乱和不安。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许多正直官员对这种现状的不满和抗议。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认识和强烈谴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