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坊桥西人塞涂,来看农部移新居。
农部先生古之儒,三十为郎今白须。
研山安榻十载馀,官贫不能偿屋租。
一枝未许莺将雏,韩城有宅城南隅。
旧庄恰好谋新畲,古苔三尺手自锄。
左桃右竹密复疏,斗室旷如天地初。
奇石巧琢山骨癯,冻云无根青不枯。
月窥窗纸烟覆庐,清梦不减郎官湖。
人言先生一钱无,谁知其富兼京都。
不见移家先移书,琳琅压倒双轮车。
马驮不足继以驴,背负箧笥长须奴。
前街后街行贯鱼,众星移舍连斗枢。
八万卷过秀水朱,甲乙丙丁无差殊。
屋三十间堂室厨,人与书各分区区。
先生有德德不孤,古今事如发在梳。
心细足偿书中逋,长年家无隔日储。
不改其乐水与蔬,独抱一编坐咿唔。
午热不废丹黄涂,天怜先生诵读劬。
苦井忽涌清凉珠,取之一瓢煎茗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叶云素师移居虎坊桥长歌志贺(甲申)》,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析:
虎坊桥西人塞涂,来看农部移新居。
这句诗描绘了农部尚书在虎坊桥西的新居,表达了作者对农部尚书迁居的喜悦。农部先生古之儒,三十为郎今白须。
这句诗赞美了农部尚书的学识和地位,同时也暗示了他年事已高,白发苍苍。研山安榻十载馀,官贫不能偿屋租。
这句诗描述了农部尚书居住的环境简朴,虽然官职清廉却无法支付房屋租金。一枝未许莺将雏,韩城有宅城南隅。
这句诗描绘了农部尚书在城南拥有一座宅子,可能是他的私人住所。旧庄恰好谋新畲,古苔三尺手自锄。
这句诗表达了农部尚书对旧庄园的珍惜,以及他亲自动手清除古苔的行为。左桃右竹密复疏,斗室旷如天地初。
这句诗描述了农部尚书的居室布局,既有桃树又有竹子,环境清新宜人。奇石巧琢山骨癯,冻云无根青不枯。
这句诗描绘了农部尚书居室中的奇特景观,石头雕刻得像山一样瘦削,而冻云则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月窥窗纸烟覆庐,清梦不减郎官湖。
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月光透过窗纸洒在屋顶上,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人言先生一钱无,谁知其富兼京都。
这句诗表达了人们认为农部尚书贫穷无财的观点,但实际上他的财富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不见移家先移书,琳琅压倒双轮车。
这句诗描绘了农部尚书家中藏书丰富,琳琅满目,甚至超过了两辆马车。马驮不足继以驴,背负箧笥长须奴。
这句诗描述了农部尚书出行时的情景,他乘坐的是驴和背着箱子的仆人。前街后街行贯鱼,众星移舍连斗枢。
这句诗描绘了农部尚书在街道上行走时的繁忙景象,他的住宅如同众星捧月般引人注目。八万卷过秀水朱,甲乙丙丁无差殊。
这句诗描述了农部尚书家中藏书的数量庞大,每本书都经过精心挑选,没有差错。屋三十间堂室厨,人与书各分区区。
这句诗描绘了农部尚书家中的布局,每间屋子都有专门的区域用于存放书籍和生活用品。先生有德德不孤,古今事如发在梳。
这句诗表达了农部尚书品德高尚,德才兼备,他的道德品质得到了历史的传承和赞誉。心细足偿书中逋,长年家无隔日储。
这句诗赞美了农部尚书勤奋好学,他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偿还自己欠下的书债。不改其乐水与蔬,独抱一编坐咿唔。
这句诗描绘了农部尚书的生活方式,他喜欢喝清水和蔬菜,独自抱着一本书静静地坐着阅读。午热不废丹黄涂,天怜先生诵读劬。
这句诗表达了农部尚书勤奋读书的态度,即使在炎热的中午也不忘记读书和写作。苦井忽涌清凉珠,取之一瓢煎茗炉。
这句诗描绘了农部尚书意外发现了一口甜水井,他用这个井的水来烹煮茶水,享受着清甜的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