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吏如作牧,闻诸夫子云。
鞭策谁不施,要使牛羊驯。
俗吏未闻道,其治犹丝棼。
小人有曲直,三岁不得伸。
胥役若狼虎,索钱官不闻。
愿君爱百姓,接洽如家人。
岂许奴仆辈,虐我子弟亲。
待君政成时,草木嬉阳春。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送友人石作吏武宁时,是一首赠别诗。全诗以送别为缘起,借咏史讽今,表达了对当时官场腐败的不满和对百姓疾苦的关怀。

首联“作吏如作牧,闻诸夫子云”,意思是说,当官就像管理牧场一样,我听到先生这样说过。这句开门见山,表明了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在封建时代,官员与地方长官都是牧民之官,因此用“牧”来比喻。同时,这又暗合了“作牧牧人”的典故。

颔联“鞭策谁不施,要使牛羊驯”,意谓督促谁不能不用,一定要使牛羊驯服。这里用牛羊作喻,说明治理国家必须严厉地管束人民。

颈联“俗吏未闻道,其治犹丝棼”,是说平庸的官吏不懂道理,他们处理政事就像一团乱丝。这一句是说,那些庸官没有政治才能,处理政事毫无章法,就像一团乱丝。

尾联“胥役若狼虎,索钱官不闻”是说胥役(指旧时的差役)像狼虎一样凶残,但官府却置若罔闻。这里的“胥役”即衙役,指旧时的差役;“索钱”即勒索财物。作者把这种官吏称为“奴仆辈”,并表示反对,希望他们不要虐待自己的子女亲属,这是对他们的一种期望。

末联“待君政成时,草木嬉阳春”,意谓等到您当政有成之时,那时自然草木欣欣向荣,一派阳春气象。这里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美好期望。

【注释】

甲申: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4年)。

作吏:做官。

牧:长官,这里指地方长官。

闻诸夫子云:听到先生的教导。

鞭策:鞭打,驱使。

施:施加,施行。

丝棼:乱丝,比喻无条理、不安定的局面。

小人:泛指普通百姓。

曲直:是非,好坏。

三岁:三年。

胥役:旧时衙役的称呼。

狼虎:喻指凶恶残暴的人。

虐:欺压、虐待。

奴仆:仆人。

家人:指自己的亲眷。

岂许:难道允许?

虐我子弟亲:虐待我的亲信仆人。

待君政成时:等待你执政有成就的时候。

政成时:政绩卓著的时候。

嬉阳春:形容天下太平的景象。

嬉:嬉戏、欢乐的样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