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共风雨,平生何所思。
各抱异乡感,况怀千岁期。
君家有大隐,积学为人师。
读易折其中,义补先天遗。
一从沧桑后,旧学无人窥。
我昔过乡县,青山如见之。
尔其志复古,清芬方在兹。
【注】①“子”:指我。②“何所思”:《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后以“何所思”指安贫乐道。③“异乡感”:离家在外的感触。④“千岁期”:《庄子·逍遥游》:“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边,殆已!”意谓人生有限,知识无限,故说“怀千岁期”。⑤“大隐”:《老子》:“大隐隐于朝市。”⑥“折其中”:谓读易(《周易》)得其中正。《庄子·天运》:“孔子见老聃而问之。”(《史记·孔子世家》)⑦“义补先天遗”:指《周易》是伏羲氏先天八卦的补充。⑧“沧桑”:世事变化,如沧海成桑田、山陵成平地等。⑨“旧学”:《礼记》:“古者大学在野,后学者在宫,学无常师矣。”⑩“清芬”:指高风清节。
【赏析】
此诗作于明末崇祯元年(甲申)二月。诗人与友人蔡清夫共话通宵达旦,遂以诗歌记录了他们的对话和思想。诗人首先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深厚友谊,然后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最后又回顾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志向。整首作品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
第一句:“与子共风雨,平生何所思。”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共度风雨的经历,同时也是对自己一生的思考。诗人表示自己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事情,只是希望和朋友一起度过这段时光。
第二句:“各抱异乡感,况怀千岁期。”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异乡的感触和对未来的期待。由于身处异乡,所以感到有些孤独;同时,也希望未来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第三句话:“君家有大隐,积学为人师。” 这句话称赞了朋友家中的人是大隐士,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学问,成为了人师。
第四句:“读易折其中,义补先天遗。”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周易》的理解,认为它包含了天地万物的道理,而且弥补了古代先王的智慧。
第五句:“一从沧桑后,旧学无人窥。”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和感慨。由于经历了沧桑的变化,所以觉得过去的学问已经很难被人理解了。
第六句子:“我昔过乡县,青山如见之。” 这句话回忆了过去的时光,那时的家乡景色美丽,就像现在看到的青山一样。
第七句话:“尔其志复古,清芬方在兹。”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祝福和期望。希望朋友能够恢复过去的志向,继续发扬清高的品德。
整首作品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于友情的珍视,对于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于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