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起披衣,将书反覆读。
字势清且遒,知公腕力足。
别来三月馀,著书当几束。
行年过六十,为学恐不速。
岂惟天性高,要知内无欲。
莫春春水长,来过江上屋。
【注释】:
甲申:指农历四月。
披衣:起床穿好衣服,表示起床。
反覆读:反复阅读。
字势清且遒:笔迹清秀挺拔。
公:对人的尊称。
三月馀:三个月了。
着书:写文章或做学问。
行年过六十:年龄已满六十岁。
为学:做学问。
恐:恐怕。
天性高:天生聪明才智高超。
要知内无欲:要知道内心没有私欲。
莫春:初春时节的二月、三月。
长:生长旺盛。
江上屋:长江上的房屋。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写给他的老朋友、朋友的侄子王实甫的信。信里写了陆游对老朋友的问候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前两句,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起来穿上衣服,拿起王实甫寄来的书信反复地读了起来。“起披衣”是说陆游半夜醒来后,看到月光照着书桌,觉得有读书的必要,于是就爬起来穿上衣服,拿起书信来读了。这两句写出陆游对来信非常珍视,也表现了他的刻苦勤奋学习的精神。第三句“将书反覆读”说明陆游不仅读了一遍,而且还反复读了好几遍,可见他多么珍惜这次难得的读书机会。
诗的第四句,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概括了前面的内容:“字势清且遒。”意思是说王实甫的书信写得清秀挺拔,笔力遒劲。这句中包含了作者对王实甫书法的高度评价。
第五句“知公腕力足”,是说陆游知道王实甫写字的手腕功夫很到家,很有功底。“腕力”指的是写字的功夫和技巧。陆游通过这句赞扬了王实甫的书法功力。
第六句“别来三月馀”,意思是自从王实甫离开杭州以来已经三个多月了。这里既点出了时间,又表明了与王实甫分别的时间之长,表现出作者对王实甫深深的怀念之情。
第七句“著书当几束?”是说王实甫在这段时间内一定写了不少的文章,那么这些文章有多少呢?陆游用“几束”来形容,表达了他对王实甫的深厚情谊和对他的成就由衷的高兴。
第八句“行年过六十”,是说陆游已经到了六十岁,年纪大了。但陆游并没有因此而自惭形秽,更没有因为年纪大而放慢脚步,相反还担心学习的速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是陆游谦虚谨慎的表现,同时也显示了他虚心向学的精神。
最后一句“为学恐不速”,意思是说陆游怕自己学得太慢,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这里陆游用了“恐”字,表达出他内心的忧虑。但陆游的这种忧虑并不是出于自谦自卑,而是因为他知道学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自己不能抓紧时间学习,就会失去很多宝贵的机遇,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前途。
这首诗表达了陆游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重视。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