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无早暮,鸟啼春昼长。
却行野田上,翠毯铺新秧。
习此眠食间,愧彼耕种忙。
有田不归去,旧宅今已荒。
【注释】
绿阴野屋:指山中房屋。杂诗为复园作:是说在山中建了一所小园,写此诗以作纪念。其六:这是第六首。甲申:即天启元年(1621年)。
山中无早暮,鸟啼春昼长。
山里没有早晚之分,鸟儿啼叫春天昼长。
却行野田上,翠毯铺新秧。
又走到田野上,一片青草如绿色地毯铺展着新秧。
习此眠食间,愧彼耕种忙。
习惯了在睡觉吃饭间度过时日,惭愧他们辛勤耕种。
有田不归去,旧宅今已荒。
有的田地不能回去耕种了,老宅如今也荒芜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天启元年(1621年)在山中为复园所作。作者借题抒怀,表达了一种对田园的向往之情。
“山中无早暮”,点出山中时间之特点。“鸟啼春昼长”则描绘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山中景色;“却行野田上”、“翠毯铺新秧”则描绘了作者在田野上的所见所闻。这两句诗将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融为一体,使诗歌具有了更广阔的背景和更深远的意境。
“习此眠食间”,作者自述在山上过着闲适的生活。“愧彼耕种忙”则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有田不归去,旧宅今已荒”则写出了作者对于自己过去生活的遗憾和无奈。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