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良悤悤,念子暂来过。
子意何恻恻,送我城之阿。
白日下西山,苍烟横大河。
灯火见赤壁,卓然立危波。
此地一携手,斯须已为多。
却怜阿戎小,依依奈若何。
【译文】
我独自行走在荒凉的山岭上,惦念着你暂时来过这里。
你的心情多么忧伤啊,送我到城边的小丘上。
太阳下山西山头,大河上空弥漫着苍茫烟雾。
灯火映照着赤壁,巍然矗立在险恶的波浪中。
在这里与你相会片刻,转眼间却已别离多年。
可怜阿戎年幼无知,依恋不舍又该怎么办?
【注释】
良:指良辰。
恻恻:忧伤貌。
城之阿:指城边的高地。
白日:指太阳。
下:落。
苍烟:苍茫烟雾。
卓然:高耸的样子。
阿戎:即阿伍,古地名。
【赏析】
此诗作于元丰六年(1083),时作者在黄州任知州。诗人与汪竹千子在赤壁江边分手,感慨良多,写下此诗以寄怀。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开头四句是说:“我”独自行于旷野,思念朋友,朋友从远方赶来探望自己,“我”不胜欣喜。接着写“我”为朋友送行到城外高地。“城”是城边的高地,“阿”,是小土丘,“城之阿”即城的高处。“暂来”,即暂时来访。“子意何恻恻”,言朋友心情凄苦。“恻恻”二字用得极好,既写出朋友内心痛苦之情,也烘托出“我”对朋友的关切、同情之情。这一句是全诗的基调,以下四句都是围绕着它展开的,并由此生出无限感慨。“送我城之阿”,友人送“我”到这里告别的意思。这句是说“我”送朋友到城边的小土丘上。“白日下西山”,是说夕阳西下,天边余辉渐隐。“苍烟横大河”,是说暮霭笼罩在长江之上。“灯火见赤壁”,“卓然立危波”,是说江面上的灯光映照在赤壁上,显得格外醒目;“危波”,是险恶的水浪。这几句描写了一幅晚霞映照下的江岸景色图,表现了诗人送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最后四句是说:“此地一携手”,“斯须已为多”,意思是说我们在此地相会片刻后分别,转眼间就别离多年了。“却怜阿戎小,依依奈若何”,意思是说可惜阿戎年纪小,依恋不舍,又该怎么办呢?“阿戎”,即阿伍。“小”,即年少。“依依”,系恋貌。“奈若何”,无可奈何。这四句写友人离别后的相思之情。前两句是对友人表示同情,后两句则是诗人自叹年华流逝。
诗人运用拟人的写法,将景物写得生动活泼,充满感情色彩。诗的前四句写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景,后四句写诗人感伤离别之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自然地融成一片,浑然无迹。全诗意境开阔,感情深厚,语言朴素流畅,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