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人空舍暂羁留,挈眷归家正九秋。
到处轩斋多敞豁,排空风月亦纾忧。
我们来看题目“乙丑仲夏,挈眷归江城,寄居毗巷,重九后迁归老宅因写东篱图以纪事七首 其三”。这首诗是苏轼在乙丑年(宋神宗熙宁五年)仲夏时节写的,他带着家人回到江城(今江苏扬州),在邻居家暂时寄居。重阳节过后,他搬到了老家的老宅居住,因此写下了这七首诗来纪念这次迁移。
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 假人空舍暂羁留,挈眷归家正九秋。
- 假人空舍:指临时的住所,这里可能是指邻居家的屋子。
- 挈眷归家:带着家人一起回去。
- 正九秋:正值秋季,也就是重阳节之后。
译文:暂时的住所,我带着家人回家。正值秋天的重阳节之后。
- 到处轩斋多敞豁,排空风月亦纾忧。
- 到处轩斋:到处的书房都很宽敞明亮。
- 排空风月:推开窗户,让风吹进来,月光也照进来。
- 亦纾忧:也让人感到舒适和放松。
译文:到处的书房都很宽敞明亮,推开窗户,让风吹进来,月光也照进来,这也让人感到舒适和放松。
注释:
乙丑:宋朝的年号,公元1075年。
仲夏:夏季的中间,这里指的是农历六月。
挈眷归江城:带着家人回到江城。
寄居毗巷:暂时住在邻居家。
重九后迁归老宅:重阳节过后搬到了老家。
东篱图:这里指的是画有东篱的图片。
纪事:记录事情。
七首:这首诗共七首。
其一:这是第一首。
其三:这是第三首。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仲夏时节带着家人回到家乡的心情。诗人在邻居家住了一段时间,然后搬到了老家的老宅居住。在这个过程中,诗人对家乡的生活充满了怀念和感慨。诗人用“假人空舍”来形容临时住所,用“挈眷归家”表达回归的情感。而看到到处的书房宽敞明亮,推开窗户让风吹进来,月光也照进来,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舒畅起来。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对家乡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同时,诗人也在字里行间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即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宁静和舒适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