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金莲撤,太息此台空,漭漭长川,问今代读书,谁其嗣者;
记曾玉笋参,仅留禅悦在,悠悠浩劫,闻公余说鬼,我欲从之。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诗句中运用的表达技巧,最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最后写出自己对整首诗词的理解、评价、看法。“苏长公读书台联”出自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这副对联是张生与崔莺莺在红娘的撮合下相会时,两人互表衷肠,彼此倾慕,但张生却不敢向莺莺表白。后来,他们分别回到府中,崔莺莺在读书台为张生题写了这副对联。这副对联上半句是说,自从金莲被撤走以后,这读书台就空了;下半句是说,听说现在读书的人都不如从前了,不知道谁还能继承这个传统。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当时读书风气衰败的担忧,以及对读书人不能继承传统的失望之情。接着“记曾玉笋参,仅留禅悦在,悠悠浩劫,闻公余说鬼”,意思是:记得当年读书台上有玉笋一样的松树,现在只剩下了禅悦寺还在;悠悠岁月已经过去很长一段历史了,现在听到先生讲鬼故事的故事,我也很想听一听。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古寺遗址的感慨和对先生讲鬼的故事的向往。
赏析:“一自金莲撤,太息此台空,漫漫长川,问今代读书,谁其嗣者?”这几句的意思是:自从金莲被撤走以后,这读书台就空了。茫茫的长川啊,请问当今读书的人,谁能继承我们的传统呢?作者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当时读书风气衰败的忧虑,也流露出他对于读书人的失望之情。“记曾玉笋参,仅留禅悦在,悠悠浩劫,闻公余说鬼,我欲从之。”这是作者对前两句的回应,意思是:记得曾经有棵玉笋一样高的松树在读书台上,可惜现在只剩下了禅悦寺还在。漫长的岁月过去了,现在听到先生讲述鬼故事的故事,我也很想听一听。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古寺遗址的感慨及对先生讲故事的愿望。
【答案】
译文:自从金莲被撤走以后,这读书台就空了。茫茫的长川啊,请问当今读书的人,谁能继承我们的传统呢?记得曾经有棵玉笋一样高的松树在读书台上,可惜现在只剩下了禅悦寺还在。漫长的岁月过去了,现在听到先生讲述鬼故事的故事,我也很想听一听。
赏析:全诗以问答形式写来,抒发了作者对读书风气衰败的忧虑和读书人不能继承传统的失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