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恨黯慈云,读遗疏数言,报国有未了事业;
去思执羊石,为斯文一痛,及门况直接渊源。

诗句释义与赏析

首句:“挽张百熙联”

  • 注释: 张百熙,清朝末年的重要人物,曾担任过教育部部长等职。
  • 译文: 这是对张百熙的挽联,表达了对张百熙的深切怀念和哀悼。

第二句:“留恨黯慈云,读遗疏数言”

  • 注释: “留恨黯慈云”形容对张百熙的怀念之情如同阴云般沉重而难以驱散;“读遗疏数言”指的是阅读张百熙留下的遗书或书信。
  • 译文: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张百熙的深深怀念,仿佛他的形象依旧在云雾之中显得黯然神伤。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阅读张百熙遗书时的悲痛心情。

第三句:“去思执羊石,为斯文一痛”

  • 注释: “去思执羊石”中的“去思”意为追忆、悼念;“执羊石”可能是指一种纪念性的物品,如石头等。
  • 译文: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张百熙深深的缅怀之情,以及对其在学术上的巨大成就所感到的痛心。这里的“斯文一痛”意味着学术界因张百熙的离去而遭受的损失和痛苦。

第四句:“及门况直接渊源”

  • 注释: “及门”意指接近张百熙的门下;“况直接渊源”中“况”在这里是连词,用来连接前后文;“渊源”则是指学问、知识的根源或来源。
  • 译文: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张百熙学术成就的认可以及对其传承的尊重。同时,也暗示了张百熙在其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他的思想和学说被视为学术界的根基。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张百熙的缅怀和对其学术成就的赞扬,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意和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张百熙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影响的高度评价。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逝者的尊崇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