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政未革,殉之以身,伤哉四日弥留,九死难消家国恨;
世变需才,言犹在耳,对此群流莽荡,孤怀谁喻楚臣心。
这首诗是挽词,作者为林则徐。
诗句解析:
- “朝政未革,殉之以身,伤哉四日弥留,九死难消家国恨” : 这里表达了对张百熙(字元干)的哀痛,认为他的去世是因国家未改革而殉身所致,并感叹其离世时家中还有四日之久,表达了深深的悲痛。同时指出即使他死去九次也无法消除他对国家的深深忧虑。
- “世变需才,言犹在耳,对此群流莽荡,孤怀谁喻楚臣心” : 这里表达了对于张百熙生前所说的话(可能是关于改革的主张或意见)还记忆犹新,但看到当时的社会状况却是一片混乱,无法理解张百熙的用心。
译文:
朝政未改革,你以身殉国,悲伤啊!你在弥留之际,心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九死一生也难以消散对你的思念。
社会正在变革,需要人才,但你所说的话仍然回响在我的耳边,面对这混乱的局面,我不禁感到孤独,无人能明白我的心声。
赏析:
这首诗是林则徐对张百熙的挽词。张百熙是一位忠诚于国家,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官员。他主张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改革计划并未被采纳。他在临终之际还忧心忡忡地担心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林则徐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张百熙的深深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切。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深沉。通过对“朝政未革”和“世变需才”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和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担忧。同时,通过引用张百熙的话,表达了对这位前同事的敬意和怀念。
这是一首表达对国家未来和人民苦难深切关注的诗篇,也是对一位忠诚为国家和人民利益奋斗的官员深深的敬意和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