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负清名,仰苏黄才调,管鲍襟期,十年来蠖屈林泉,拔剑曲承青眼望;
浮生成大梦,怅北海樽空,东山屐冷,二千里鲸骑沪渎,盖棺惜在黑头时。

【注释】

1、绝代:超出时代。负:承担。清名:美好的声誉。仰:仰望。苏黄:苏轼,黄庭坚,都是北宋著名文人。才调:才能和气度。管鲍:管仲、鲍叔牙,春秋时齐国的两位大臣,二人相善如兄弟。襟期:志趣。十年来蠖屈林泉:比喻长期隐居山林,不仕于世。蠖屈:指蛇类动物卷曲身体的样子。林泉:指山中清静之所。青眼:旧称对人以青眼(即黑眼珠)表示赞赏。曲承:曲意承迎。青眼望:青眼相待。

2、浮生:人生短促无常。大梦:指世事变化无常,如同一场大梦。怅:遗憾。北海樽空:北海王刘佗在位仅一年就被废黜。樽空:喻指朝政腐败。东山屐冷:东晋谢安隐居东山,曾穿木屐游山玩水。屐冷:喻指退隐后闲逸的生活。二千里鲸骑沪渎:形容战乱频繁,兵祸四起。鲸骑:指水师,鲸,大海中的一种鱼,这里借指战船。沪渎:长江入海口一带,今属上海县,古称江南,故址在今上海市南汇区。盖棺:指死后。惜:惋惜。在黑头时:指年富力强时。

【赏析】

这首诗用典贴切,意境开阔,语言流畅,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绝代负清名,仰苏黄才调。”这两句是写杨仲愈早年的才华与志向。“绝代”指他的才华冠绝一世;“负清名”则表明他为人所敬仰。“仰”字表达了他对苏轼、黄庭坚两位文学巨匠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杨仲愈的学识渊博。“苏黄”指的是宋朝的文坛领袖苏轼和黄庭坚,他们的才华横溢,被后人称为“苏黄”。这里的“才调”,既包含了文学才华,也涵盖了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接下来的“管鲍襟期,十年来蠖屈林泉。”这两句则是描绘杨仲愈在官场上的困境与坚守。“管鲍”出自《史记·管仲列传》,讲述了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友谊以及他们共同奋斗的故事。“襟期”意味着志趣相投;“十年来蠖屈林泉”则形容他在官场上的艰难岁月里,像蛇一样蜷曲着身躯,默默忍受着压抑和痛苦。这里的“蠖屈”指的是弯曲、退缩的状态,形象地描绘了杨仲愈在官场上的无奈和挣扎。

“拔剑曲承青眼望;浮生成大梦,怅北海樽空,东山屐冷。”这两句则是对杨仲愈人生态度的抒发和感慨。“拔剑曲承青眼望”中的“曲承”暗示了杨仲愈在仕途上受到赏识,但并未因此得意忘形,而是保持着谦虚的态度。“青眼望”则表达了杨仲愈得到赏识后的感激之情。然而,接下来的句子却揭示了他的无奈与失落。“浮生”指人生的短暂而飘渺,“大梦”则是指世事变幻莫测,犹如一场长梦。这两句透露出杨仲愈对于人生无常和世事变化的认识和感慨。

最后一句“二千里鲸骑沪渎,盖棺惜在黑头时。”则是对杨仲愈一生的评价。“鲸骑”在这里指的是水师,暗指战事连绵不断;“沪渎”指的是长江入海口一带,古称江南,是当时的重要军事要地。这句话表达了杨仲愈生前为国家和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盖棺”则是古代对于死者的评价,意味着杨仲愈已经离世多年,但他的功绩和精神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杨仲愈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体现了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慨。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信念和责任的追求和坚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