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臣中最有热肠之人,转恨追随稀阔;
其遗疏内所尤疚心诸语,堪令朝野伤悲。
【注释】
张百熙:清末民初著名维新派人士,曾任内阁侍读学士,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好友,戊戌政变后被革职。
热肠:热心肠,指热心为国为民办事。
转恨:反而怨恨。
尤疚心诸语:犹言“尤以遗疏内所尤疚心之语”也。尤:更加,特别。
【赏析】
这是一首悼挽诗,表达了对张百熙遭遇不幸的同情和对他的爱国精神的赞扬。
首句写张百熙是大臣中最有热肠之人,但因为跟随的人少而感到遗憾。这里,“热肠”指的是张百熙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他是一位热心为国为民办事的大臣,但在当时的政局下,他的热心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反而让他感到有些失落。这种情感在他的遗疏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人们会为他感到惋惜和痛心。
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张百熙的遗疏内容,其中充满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时局的担忧。他的遗疏中特别提到了那些让他深感内疚和痛心的事情,这些内容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让人们对张百熙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最后一句是对张百熙的赞美和怀念之情。他被誉为一位最热心肠的大臣,但他在政局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却无法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来共同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他的遭遇令人痛心,但他的爱国精神和为国为民的情怀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这首诗通过对张百熙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大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它也传达出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