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出谷,暮出谷,朝朝暮暮伴豕鹿。
北山朴,南山棫,山上遨游山下宿。
两肩担柴换酒肉,清风白云相追逐。
醉来更欲歌伐木,谁与和我歌一曲。
樵歌
朝出谷,暮出谷,朝朝暮暮伴豕鹿。
北山朴,南山棫,山上遨游山下宿。
两肩担柴换酒肉,清风白云相追逐。
醉来更欲歌伐木,谁与和我歌一曲。
注释:
- 朝出谷,暮出谷,朝朝暮暮伴豕鹿: 早晨离开山谷,夜晚返回山谷,日复一日地陪伴猪和鹿。
- 北山朴,南山棫: 描述山中两种不同的植物——北边的树木叫做“朴”,南边的树木叫做“棫”。
- 山上遨游山下宿: 在山上漫游,晚上则在山下休息。
- 两肩担柴换酒肉: 用肩膀扛着柴火换取酒肉。
- 清风白云相追逐: 清风和白云相伴而行。
- 醉来更欲歌伐木: 醉意来袭时更想唱歌歌颂伐木的辛苦。
- 谁与和我歌一曲: 有谁能和我一起唱一曲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樵夫的生活情景和他的内心世界。从诗中可以看出,他每日辛勤劳作,与山林为伴,生活虽苦却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首句“朝出谷,暮出谷,朝朝暮暮伴豕鹿”展现了樵夫每日的作息规律,无论早晚都与山林的动物相伴。这不仅体现了他的勤劳,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第二句“北山朴,南山棫”则具体描述了他所生活的地区环境,既简洁又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林画卷。
第三句“山上遨游山下宿”进一步展现了他的活动范围,既有山林的探险,也有山林的安宁。这样的生活节奏,既是自然赋予的恩赐也是他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
“两肩担柴换酒肉”揭示了樵夫谋生的方式,通过劳动换取基本生活所需,体现了一种简单而朴素的生活哲学。
“清风白云相追逐”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优美景象,也隐喻了樵夫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最后三句“醉来更欲歌伐木,谁与和我歌一曲”表达了诗人在劳累之余渴望释放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感,仿佛只有天地能与他共鸣。
整首诗以樵夫的视角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态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