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堂涌出山珑玲,百鸟乱啼朝日晴。
远峰拖蓝近峰绿,春色一抹烟光轻。
东西迤逦连翠屏,平林十里遥相迎。
松杉湿气何淋泠,昨夜雨痕今日清。
云拥山半山欲行,泉飞万壑声可听。
下有茅屋三椽横,无主无客门常扃。
我欲移居从向平,谛视始悟为丹青。
谁与画者曰仰亭,化工夺巧天为惊。
昔闻云林笔通灵,万峰晓霁曾图形。
斯人竟尔追芳型,五百年上堪齐名。
今我卧游尘梦醒,画师画法殊冥冥。
清琴在几酒在瓶,能否笔力新发硎,将诗比画争主盟。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名为《临倪迂万峰晓霁图》的山水画。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虚堂涌出山玲珑,百鸟乱啼朝日晴。
  • 注释:虚堂指的是虚无缥缈的殿堂,山玲珑形容山峰高耸而秀丽。百鸟乱啼表示鸟儿欢快地歌唱。
  • 赏析: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将画面上的景象形象化,让观者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清晨阳光下鸟儿自由自在的歌唱声。
  1. 远峰拖蓝近峰绿,春色一抹烟光轻。
  • 注释:远峰和近峰都是指画中的不同位置的山峰。烟光轻表示春日的薄雾和微风轻轻吹过。
  • 赏析:这里诗人用“烟光轻”来形容春天特有的朦胧美,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同时,通过对远近峰峦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宏大而细腻的山水画卷。
  1. 东西迤逦连翠屏,平林十里遥相迎。
  • 注释:东西迤逦是指山脉蜿蜒曲折,像一条绿色的屏障;平林十里则描绘了连绵不断的树林。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深度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画中山水的壮丽与秀美。
  1. 松杉湿气何淋冷,昨夜雨痕今日清。
  • 注释:松杉湿气表示松树和杉树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显得格外清新;雨痕指的是昨夜的雨滴在今天仍然清晰可见。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既展现了树木在湿润环境中的生长状态,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 云拥山半山欲行,泉飞万壑声可听。
  • 注释:云拥山半山欲行形容云雾缭绕,山峰若隐若现的样子,给人以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泉飞万壑声可听则描绘了泉水从山谷间流淌出来的声音,清脆悦耳。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动静结合、音形并茂的美丽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仙境之中。
  1. 下有茅屋三椽横,无主无客门常扃。
  • 注释:茅屋三椽横指的是画中有一座简陋的茅屋,只有三个横木作为支撑;无主无客门常扃表示这间茅屋没有人居住,门前也经常关闭着。
  • 赏析:这句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为画面增添了一份静谧而古老的气息,使人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1. 我欲移居从向平,谛视始悟为丹青。
  • 注释:我欲移居从向平指的是诗人想要移居到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谛视始悟为丹青则表达了诗人经过仔细观察后恍然大悟,原来这幅画作是如此出色。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作的高度赞赏和对自己所处环境的珍惜,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谁与画者曰仰亭,化工夺巧天为惊。
  • 注释:谁与画者曰仰亭询问是谁画出了这个场景;化工夺巧天为惊则赞叹画家的高超技艺,使得天工开物般的景色变得如此惊艳。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画者的提问和对画家技艺的赞叹,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高度赞赏。
  1. 昔闻云林笔通灵,万峰晓霁曾图形。
  • 注释:昔闻云林笔通灵指过去曾经听闻有关云林先生绘画技巧高超的故事;万峰晓霁曾图形则表示曾经见过许多名山大川在晨曦中的美景被绘制成画。
  • 赏析:这句诗回忆了过去对云林先生的敬仰和对绘画技艺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向往。
  1. 今我卧游尘梦醒,画师画法殊冥冥。
  • 注释:今我卧游尘梦醒表示现在自己已经离开了那个环境,不再沉浸在梦中;画师画法殊冥冥则表示现在的画家技艺已经达到了难以辨认的境界。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自己现在生活状态的感慨,同时也对画家技艺的高度称赞。
  1. 清琴在几酒在瓶,能否笔力新发硎,将诗比画争主盟。
  • 注释:清琴在几酒在瓶指诗人现在拥有了琴和酒来消遣时光;能否笔力新发硎则表示自己的书法技艺是否能够达到新的水平;将诗比画争主盟则是说诗人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诗句来与画家的画作争夺一席之地,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和不断探索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