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于勤苦见从容,坐拥书城兴未慵。
烟篆纱窗香辟蠹,风穿纸帐剑吟龙。
不除绿草思惇实,独赏焦桐有蔡邕。
夜半高楼谁是友,诸天寺里一声钟。
这首诗的作者为宋代诗人陆游,全诗如下:
读书乐
恒于勤苦见从容,坐拥书城兴未慵。
烟篆纱窗香辟蠹,风穿纸帐剑吟龙。
不除绿草思惇实,独赏焦桐有蔡邕。
夜半高楼谁是友,诸天寺里一声钟。
译文:
在勤奋和努力中,我发现了从容和舒适,坐下来享受书籍带来的乐趣,没有感到厌倦。
烟雾缭绕在纱窗上香气四溢,驱散了蠹虫的侵袭;微风吹过纸帐,仿佛听到剑气吟唱,如同龙吟。
不去铲除那些绿草,是因为思考要坚守诚信和务实;独自欣赏焦桐琴声,想起蔡邕当年的情景。
深夜时分,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不知道谁会成为我的朋友;在众多寺庙之中,只听到远处传来一钟声响起。
赏析:
- 诗歌开头描绘了读书人的生活状态,强调了勤奋学习与从容生活之间的联系。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作者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 第二句“坐拥书城兴未慵”形象地描绘了读书人沉浸于书中世界的悠然自得,即使身处喧嚣的世界,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 “烟篆纱窗香辟蠹,风穿纸帐剑吟龙。”这两句通过对环境的描述,表达了读书人对于环境的精心选择和对知识的渴望。烟篆象征着静谧和专注的氛围,纱窗则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阅读环境。而风穿纸帐则暗示了读书人的坚韧和毅力,正如剑吟龙一般充满力量和激情。
- “不除绿草思惇实”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诚实守信的重视。他认为,在学术或事业上,诚信是基石,只有坚守诚信,才能获得长久的尊重和信任。
- 最后两句“夜半高楼谁是友,诸天寺里一声钟”则将读者的视角从个人转向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对比高楼中的孤独和寺庙里的宁静,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宗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