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抱耿忠诚,正艰难谁奠神州,一瞑犹含忧国泪;
深知膺荐剡,愿XX无憾长策,重泉倘慰爱才心。

【注释】

孤抱耿忠诚:指对国家忠诚不渝。

艰难谁奠神州:意谓国难当头,谁来拯救?神州,指我国。

一瞑犹含忧国泪:指临终仍含忧国之泪。

膺荐剡:指被荐举任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晋侯使大子申生辞秦师,曰:‘臣之罪大矣!’王曰:‘吾子少不更事,何罪之有?’申生曰:‘不肖者在臣位,良,君实图之,今贼臣孔达、仪行父实为君患,请收此二臣以除君害!’王曰:‘吾知其所由来,吾非不知,而不能用也。吾年长矣,托王卿之子孙,王与卿卿,世不绝祀,吾死无憾!’申生还报。既葬,王以申生语告韩宣子,且言诸秦伯。”

重泉:地下,指死后的阴间。

倘慰爱才心:如果能够安慰那些有爱国之心的人才。

【赏析】

这首诗是挽张百熙联中的第二首,作者李鸿藻。

诗的前半部分写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后半部分则是诗人对死者的哀悼和对其才能的赞美。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他问“谁奠神州”,意谓国难当头,谁来拯救?这种设问方式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诗人通过对死者的评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称赞死者为“孤抱耿忠诚,正艰难谁奠神州”,意谓你一生忠诚不渝,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不已。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死者的爱才之心的赞美,认为死者生前曾推荐贤人,希望他们的长策能消除国难,让死者安息于地下。这种对死者的怀念之情和对其才能的赞赏之情交织在一起,使得诗歌充满了深情厚意。

诗人通过对生死的对比来强调自己的哀思之情。他写道“一瞑犹含忧国泪,深知膺荐剡,愿XX无憾长策,重泉倘慰爱才心”。这句话中,“一瞑犹含忧国泪”表示死者虽然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仍然怀着忧国之心,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不已。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死者的思念之情,希望他的长策能够消除国难。而“重泉倘慰爱才心”则表示如果能够在死后得到安慰,那么对于有爱国之心的人才来说也是一种安慰。

这首诗通过设问、评价、对比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死者的怀念之情和对其才能的赞赏之情。整首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