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翠楼边拟扣船,无腔小曲唱当筵。
酒拼卜夜迟归棹,还向渔舟买钓鲜。
注释:环翠楼边的船正在等待游客,没有腔调的歌在宴席上唱响。我打算在酒后迟归,还向渔夫买新鲜的鱼做钓饵。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乘船游湖的情景。他站在环翠楼边,看到船只正等着游客,但船主却无腔调地唱起小曲来。他想要在酒后迟归,于是买了新鲜鱼去钓鱼,准备作为晚餐。整首诗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
环翠楼边拟扣船,无腔小曲唱当筵。
酒拼卜夜迟归棹,还向渔舟买钓鲜。
注释:环翠楼边的船正在等待游客,没有腔调的歌在宴席上唱响。我打算在酒后迟归,还向渔夫买新鲜的鱼做钓饵。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乘船游湖的情景。他站在环翠楼边,看到船只正等着游客,但船主却无腔调地唱起小曲来。他想要在酒后迟归,于是买了新鲜鱼去钓鱼,准备作为晚餐。整首诗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登君山望江楼时所作。全诗八句,每四句一联,中间两联对仗工整,气势宏大,末联感慨深沉,余韵悠长。 首联“试上高楼望,滔滔势不穷。”诗人登上江楼,面对浩瀚汹涌的江水,顿觉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提笔写下这首七言律诗。首二句写江水之广、之长;次二句写浪花翻腾、山脚摇动。“势不穷”三字既写出了江面的辽阔,浪涛的汹涌,又表达了诗人豪迈的情怀和昂扬的斗志。 颔联“浪翻山脚动,潮落海门空
【译文】 我钟爱这个园林远远地高出尘世,回廊曲蹬往来频繁。 饯春有约花迎接我,与物无猜鸟亲近人。 游屐渐稀惩世态,名山静对见天真。 披襟宛转桥边坐,俯看着游鳞戏水滨。 【注释】 1. 暮春:晚春或初夏。 2. 畅园:作者在杭州的别业。 3. 迥出尘:高出于尘世。 4. 回廊曲蹬:曲折的走廊和台阶。 5. 饯春:为春光饯行。 6. 迎我:迎接我。 7. 与物无猜:与万物相亲,没有猜忌。 8.
《蓉湖消夏竹枝词十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秦燮创作的一首竹枝词。下面将逐句进行详细解释: 1. 第一句:“冰纹窗子绿栏杆,水涨城河荡桨宽。” - 冰纹窗子:窗户上的冰花图案,如同冰花一般细腻。 - 绿栏杆:栏杆呈现绿色,可能是因为使用了绿色的漆或者材料。 - 水涨城河:河水因水位上涨而变得更加宽阔。 - 荡桨宽:用桨划船时,由于水的宽度加大,感觉桨更加宽大。 2. 第二句:“怪底少年争下网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解,抓住关键词语来概括诗句大意。本诗的注释是:“绝顶:山的最高处。暝色:夕阳西下时天色渐暗的景象。拥:围绕、包围”。 【答案】 译文:登上惠山顶峰放眼望去,似乎天地相接。抬头只见云雾缭绕,太阳快要下山了。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登临惠山顶峰所见的美景。首句写登高望远,视野开阔
双双竞趁木兰桡, 挟妓招凉五洞桥。 莺啭一声花底歇, 琵琶斜抱隔船招。 注释: 双双竞趁木兰桡,挟妓招凉五洞桥。——形容人们争先恐后地在五洞桥上游玩,带着美女乘船享受凉爽。 莺啭一声花底歇,琵琶斜抱隔船招。——黄莺在花朵底下歇息的歌声被远处传来的琵琶声所吸引,它斜抱着琵琶向对岸的船只挥手示意。 赏析: 这首《蓉湖消夏竹枝词十首·其四》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五洞桥上的热闹场景
《蓉湖消夏竹枝词十首·其九》是清朝诗人秦燮创作的一首竹枝词。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新样衣衫时样鬟,慈云寺里正清闲。 荷花未放游人少,悄语渔船到惠山。 接下来对诗句进行翻译: 1. 新样衣衫时样鬟:穿着新式衣服,梳着时兴的发髻。 2. 慈云寺里正清闲:在慈云寺里非常宁静悠闲。 3. 荷花未放游人少:荷花还未开放,来游玩的人不多。 4. 悄语渔船到惠山:悄悄的话语伴随着渔船驶向惠山。
【注释】 芙蓉湖:在今四川成都市。消夏:消暑。竹枝词:古体诗的一种,每句押韵,多用民歌的体裁。双亸翠云钗:指女子插着两朵花的云髻上的翠玉制的发簪。女伴:女子同伴。水涯:水中。只有小姑羞涩甚:“只有”表示强调,“羞”意为害羞。小姑:年轻未婚的女子。弓鞋:有弹性的弓形木底的鞋。 【赏析】 本诗描写了一位年轻的女子在夏天里和她的同伴们一起在芙蓉湖畔嬉水的情景。这首诗是作者对当时成都生活的一个生动反映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人在登龙山顶上远眺太湖的七十二峰,并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与自然的亲近感。 诗人提到“陟山不陟昆仑巅”,意指他攀登的是龙山,而不是昆仑山,这显示出他对登山地点的偏爱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接着,“观水不观沧海外”表达了诗人对于观察自然的态度,即不局限于一种视角,而是全面地去观察和欣赏大自然的美。 诗人描述了他在湖边生活了数十年,但仍然没有充分探索出这里的美景
注释:笔床茶灶是我常去闲逛的地方,我在它们之间徘徊。我攀登过百级云梯,但志向已经灰心。泄柳的门前紧闭着,不是表示傲慢,而是担心庸俗之客来拜访时,会有足音传来。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村居中所作。首句“笔床茶灶自徘徊”,诗人以笔为床,以茶为灶,悠闲自得地徘徊于其间。次句“百级云梯志已灰”写诗人经过长时间的艰苦磨炼(云梯指科举考试),已经灰心丧气。第三句“泄柳闭门非傲物”,诗人把家门锁上
【注释】 京华:即京师,指京城。 无恙:没有生病或受伤,平安无事。 身牙:小儿牙齿萌出,引申为小儿的乳牙。 索:索讨。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作者在村居中的生活。首句“悔作京华万里游”,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曾经在京都中度过万里游历的遗憾和悔恨之情。第二句“故闾无恙寄吟眸”,则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第三句“弄孙朝夕含饴惯”,描绘了他与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情景;第四句“索我身牙抱不休”
《蓉湖消夏竹枝词十首·其九》是清朝诗人秦燮创作的一首竹枝词。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新样衣衫时样鬟,慈云寺里正清闲。 荷花未放游人少,悄语渔船到惠山。 接下来对诗句进行翻译: 1. 新样衣衫时样鬟:穿着新式衣服,梳着时兴的发髻。 2. 慈云寺里正清闲:在慈云寺里非常宁静悠闲。 3. 荷花未放游人少:荷花还未开放,来游玩的人不多。 4. 悄语渔船到惠山:悄悄的话语伴随着渔船驶向惠山。
注释:敦罗衫子软纱裙,一样温存眼色分。 只恐贪杯郎醉倒,累侬代饮觉微醺。 译文:敦罗衫子柔软的纱裙,一样的温柔眼神相视。 只怕贪杯的男友喝醉酒,让我替他饮酒感到微醺。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对男友的关心和担忧。她用“敦罗衫子”来比喻男友的衣服,用“软纱裙”来形容她的裙子。她们的眼神相互交流,显示出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然而,她也担心男友可能会因为喝酒而喝醉,甚至会让自己替他饮酒而感到微醺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和题意,然后结合着诗句内容、注解进行作答。本题要求“赏析”,因此要分析诗句的意境,从修辞的角度、表现手法等角度去分析。 【答案】 ①译文:四面是开卷式的图画;登上楼台眺望入眼之处。②湖面碧波荡漾,秋色宜人;远望群山如火。③云遮北岸,江面迷漫;东南风帆正驶向浙东。④潮水涌来,一线天光;眼前景象豁然开朗。⑤诗人以写景为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注释:在蓉湖边消夏时,看到一个女子(摇娘)穿着华丽的衣裳,手拿着酒壶,殷勤地为人们倒酒。她轻轻剥开瓜子,送到客人面前,还带着淡淡的口脂香味。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在夏日里为人们斟酒、剥瓜子的场景。她穿着华丽的衣裳,举止优雅,动作轻柔,仿佛一位仙子。她手中的酒壶,象征着清凉的湖水,为人们在炎炎夏日提供一丝凉爽。她手中的瓜子,象征着丰收的果实,预示着未来的美好。而她的口脂香味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各项描述内容,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筛选出答案。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句的内容,把握其思想情感以及表达技巧,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作答。此题中“轻纨歌扇写蝇头”的意思是“轻薄的纨扇上画有苍蝇”,这里用“蝇头小楷”比喻诗中细腻工整的文字;“手弄香囊茉莉球”的意思是“手中玩弄着装有茉莉花的绣球”
【注释】 樽:酒器。度曲:即饮酒。敛:收敛。双蛾:眉毛弯曲如蛾,故称。香腮:指脸面。郎:对男子的称呼。酌:斟酒。十分:极。不胜:不能抵挡。 赏析: 这首词写闺中女子与情人在湖上泛舟饮酒,情意绵绵,难舍难分。 开头两句“樽前度曲敛双蛾”,是说在喝酒之前,她先梳理好眉毛,准备唱歌。这里的“度曲”是指喝酒时边饮边唱的意思。“敛双蛾”是形容女子眉目传情,含羞带怯地抿起双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