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塘绿水变寒流,少妇砧声不暂收。
莫道淮南悲落木,秋来我亦最工愁。
“闲塘绿水变寒流,少妇砧声不暂收。莫道淮南悲落木,秋来我亦最工愁。”这四句诗出自清代诗人秦涌的作品《客中感怀·闲塘绿水变寒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怀,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闲塘绿水变寒流”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池塘景象,随着季节的变化,原本清澈的池塘水面逐渐变得寒冷,水流也变得湍急。这里的“闲塘”暗示了诗人身处的宁静环境,而“绿水变寒流”则表达了季节变化的无常和对自然的敬畏。
“少妇砧声不暂收”通过“少妇砧声”这一意象,传达了诗人所感受到的孤寂和思乡之情。少妇的捣衣声,虽是一种常见的生活场景,但在诗人的笔下却带有更深的情感色彩,它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写照,更是一种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莫道淮南悲落木,秋来我亦最工愁”反映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尽管淮南地区有落叶的景象,但这并没有减轻诗人心中的忧愁。相反,随着秋天的到来,诗人感到更加孤独和忧伤。
这首古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旅途中孤独和忧愁的感受。这种情感体验是诗人旅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古代文人骚客常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