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同人物自千秋,桑海遗珠又遍搜。
蒙叟列朝当闰集,遗山野史续中州。
百家菹醢供仙蠹,万卷丹铅笑汗牛。
风降雅亡离黍感,茫茫谁解我心忧。
注释:
咸同人物自千秋,桑海遗珠又遍搜。
蒙叟列朝当闰集,遗山野史续中州。
百家菹醢供仙蠹,万卷丹铅笑汗牛。
风降雅亡离黍感,茫茫谁解我心忧。
译文:
咸同时期的人物已经逝去千年,桑海遗珠又被广泛搜寻。
蒙叟的列朝文集当闰集,遗山的野史续中州。
百家的典籍被当作仙蠹供食,万卷的书册被当作汗水笑谈。
风吹落了雅颂之音而失去了黍稷之感,茫茫然谁能了解我的忧虑?
赏析:
首联“咸同人物自千秋,桑海遗珠又遍搜”,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咸同年间的人物已经逝去,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思念。桑海遗珠,即指那些在动荡时期失去的珍宝,它们又被广泛搜寻,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关注和对过去的怀念。
颔联“蒙叟列朝当闰集,遗山野史续中州”,进一步描绘了历史的痕迹和遗物的分布。蒙叟的列朝文集被视为闰集,意味着它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遗山的野史则继续延续着中州的历史文化,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颈联“百家菹醢供仙蠹,万卷丹铅笑汗牛”,以辛辣的语言讽刺了当时学术界的腐败现象。百家的典籍被当作仙蠹供食,意味着它们被随意丢弃或销毁;万卷的书册则被当作汗水笑谈,暗示着学者们对学问的轻视和功利主义的追求。这种讽刺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堕落和文化教育的弊端。
尾联“风降雅亡离黍感,茫茫谁解我心忧”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担忧和个人情感的迷茫。风降雅颂之音而失去了黍稷之感,意味着文化的衰落和传统的失落。诗人深感忧虑,但又感到茫然无措,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