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日茫茫可奈何,但闻野哭不闻歌。
似留冤魄千年在,能使青丝一夜皤。
泉下春人终寂寞,雨中佳节易磋跎。
纸钱风里双飞燕,衔得新泥红泪多。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先读懂全诗的意思,然后逐句分析诗歌的内容、情感、手法,最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分析。
“来日茫茫可奈何,但闻野哭不闻歌”的意思是:“明天的路途渺茫,令人无可奈何,只听到野外的哭声,听不到歌声。”诗人面对这凄惨的景象,内心悲凉,不禁发出感慨:“明天的路途渺茫,令人无可奈何,只听到野外的哭声,听不到歌声。”诗人面对这凄惨的景象,内心悲凉,不禁发出感慨:来日茫茫,不知将如何度过。表达了诗人对国势颓败,生民涂炭而自己无能为力的悲凉心情;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似留冤魂千年在,能使青丝一夜皤”意思是:似乎有冤屈的灵魂留在人世间一千年了,能使人一夜之间头发变白。诗人想象那冤魂的悲惨遭遇,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似留冤魄千年在,能使青丝一宵白”这一句,诗人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了人民遭受压迫后的痛苦和哀伤。“青丝”是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用来形容妇女的黑发。“皤”是白发的意思,这里指头发因悲伤而变白。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冤魂比作“青丝”,把人的头发说成是“皤”,形象地写出了人民被剥削、被压迫后的悲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之情。
“泉下春人终寂寞,雨中佳节易蹉跎”两句写清明时节的景致和节日气氛以及人们的心情:在清明节这一天,泉水中的游魂仍然寂寞难耐,而那些在风雨中欢度佳节的人们也容易消磨时光。这两句以反衬的手法写出了清明时节的凄苦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清明时节的景色和节日气氛以及人们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痛苦的深切同情。
“纸钱风里双飞燕,衔得新泥红泪多”意思是:纸钱随风飘舞,燕子双飞。它们嘴里衔着新泥,身上沾满红泪。诗人看到这些情景,心中更加悲愤,仿佛看到了那些被压迫者的悲痛之泪。这两句诗以明艳的色彩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愤情绪,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痛苦的深切同情。
【答案】
译文:
明天的路途渺茫,令人无措;只能听到野外的哭声,却听不到歌声。似乎有冤屈的灵魂留在人世间一千年了,能使人一夜之间头发变白。泉下游魂终年寂寞,雨中佳节易消磨时光。纸钱随风飘舞,双翅翩翩飞舞;衔着泥巴的燕子,身披红花,带着红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