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月倾寒向短桡,麋台枯叶晚萧萧。
霜摧岛树零冬蕊,烟滃机舟警夜潮。
大树蚍蜉容众撼,荒郊狐兔避人骄。
坐中心事涛千尺,任是愁煎不易消。
【注释】
- 峭月:指月亮的皎洁。倾寒向短桡:倾斜着的明月映照着船桨。
- 麋(mí)台:古代楚国的城名,在今湖北监利县一带。
- 萧萧:同“潇”,风声。
- 霜摧岛树:岛上的树木被冻伤了。零冬蕊:零落了冬天的花蕊。
- 烟滃(wēn)机舟:烟雾笼罩着机船。机舟:有机械装置的船舶。警夜潮:警惕着夜潮。
- 蚍蜉(pí fú):蚂蚁。容众撼:能承受众人的撼动。
- 荒郊:荒野,旷野。狐兔:狐狸和兔子。避人骄:躲避人的攻击。
- 中心事:心中所想的事。涛千尺:浪涌如山,形容波涛汹涌。
- 任:听凭。煎:煎熬。易消:容易消除。
【赏析】
此诗为诗人晚年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处境的感慨。
第一联“峭月倾寒向短桡,麋台枯叶晚萧萧。”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乘坐小舟沿着江水行驶,月光洒在船上,映照出小船的影子。而远处的麋台上已经枯萎的树叶在晚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这两句诗通过写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第二联“霜摧岛树零冬蕊,烟滃机舟警夜潮。”进一步描绘了江上的景象。岛树上的冬芽已经被寒霜冻死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而江面上的船只在夜色中航行,仿佛随时都有被海浪吞没的危险。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
第三联“大树蚍蜉容众撼,荒郊狐兔避人骄。”以比喻的方式揭示了社会的动荡和人心的惶恐。诗人认为,那些看似强大的人物其实都是可以被众人撼动的;而在荒芜的土地上,无论是狐狸还是兔子都会躲避人类的攻击。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个人安全的担忧。
最后一联“坐中心事涛千尺,任是愁煎不易消。”总结全诗,诗人坐在船上,面对着汹涌的波浪,心中充满了忧虑和焦虑。无论何时何地,这种忧愁都难以消除。这一句诗既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也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升华,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