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学千秋追许郑;奇文两汉并匡刘。
注释:追求学问的高峰,就像许、郑那样;创作出杰出的文章,可以和两汉时期的文豪并驾齐驱。
赏析:此诗以许慎、郑玄为比,称赞林昌彝的学识渊博。“绝学”指《说文解字》,“千秋”即千秋万岁。后两句则赞扬其文辞高妙,与汉代文学巨匠相媲美。诗人以赞颂之词,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钦佩之情。
绝学千秋追许郑;奇文两汉并匡刘。
注释:追求学问的高峰,就像许、郑那样;创作出杰出的文章,可以和两汉时期的文豪并驾齐驱。
赏析:此诗以许慎、郑玄为比,称赞林昌彝的学识渊博。“绝学”指《说文解字》,“千秋”即千秋万岁。后两句则赞扬其文辞高妙,与汉代文学巨匠相媲美。诗人以赞颂之词,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钦佩之情。
注释:追求学问的高峰,就像许、郑那样;创作出杰出的文章,可以和两汉时期的文豪并驾齐驱。 赏析:此诗以许慎、郑玄为比,称赞林昌彝的学识渊博。“绝学”指《说文解字》,“千秋”即千秋万岁。后两句则赞扬其文辞高妙,与汉代文学巨匠相媲美。诗人以赞颂之词,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钦佩之情
徐泽醇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进士,曾任重庆知府、湖南按察使和山东布政使等职务。他的文学成就也非常高,曾与林昌彝有赠联之雅事。以下是关于他的具体介绍: 1. 个人背景 - 籍贯:徐泽醇,字梅桥,号乐天翁,出生于清辽东辽阳(今属辽宁)。他是清朝汉军正蓝旗人。 - 官职:他曾在多个地方担任重要职务,如重庆知府、湖南按察使和山东布政使。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他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
【注释】 五福:古代认为有五福(寿、富、康宁、好德、考终命),这里指寿。备至:全部得到。 百年半百:指人到晚年,这里指八十岁。开先:提前。 【赏析】 这是一副祝贺蒯礼卿50寿的对联,上联祝他长寿多福;下联祝愿他在晚年还能提前享受幸福。全联表达了作者对蒯礼卿的祝福和期许
注释:一生里哪有什么真正的闲暇日子,就算长寿也有许多未了的心愿和牵挂。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光以及缘分的一种感慨。首句“一生那有真闲日”意指在人的一生中,很少有真正闲暇的日子。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忙碌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慨。第二句“百岁仍多未了缘”,则是说即使到了百岁高龄,仍然有许多未了的事情和心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有限与欲望无边的矛盾冲突的思考
诗句释义及注释: - 扬历中外逾卅年:意为在国内外经历超过30年的时间。 - 寒素依然真儒者:意指虽然出身平凡,却仍保持着真儒者的风范。 - 翊赞纶扉将二载:意为辅佐皇帝,在朝廷中工作了两年时间。 - 鞠躬尽瘁古名臣:意指尽职尽责,为国尽力,如同古代的名臣那样。 译文: 在国内外历经超过三十年的历练,始终保持着真正的儒家精神;辅佐皇帝在朝中服务了两年,始终尽职尽责,像古代的名臣一样。 赏析:
这是一段关于挽联的创作,旨在纪念张之洞这位历史人物。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一、诗句解释与译文 1. “督晋粤吴楚卅载”:在山西(晋)、广东(粤)、浙江(吴)和湖南(楚)这些地方担任总督长达三十年。 - “督”:治理、管理。 - “晋”、“粤”、“吴”、“楚”:中国历史上的四个重要省份,分别是山西、广东、浙江和湖南。 - “卅载”:三十年。 2. “历道咸同光四朝”:经历清朝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要求对诗中每句的词义进行解释,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赏析。 ①长沙同邑五尚书,惟我公翊赞新猷:长沙是张百熙的故乡,同为长沙人,五位尚书,只有张百熙能扶持新猷。长沙,即长沙府或长沙县。同邑,同乡。尚书,指张百熙等五位官员。翊赞新猷,扶助并支持新的措施和策略。②精力尽为时局瘁
【诗句释义】 1. 千秋:千年,极言其长久。相业:功业、事业。儒宗:儒家的领袖、代表。筹笔际:筹谋之间。际:中间。艰危:处境困难和危险。最难忘:最难以忘记。绥靖:平定。江淮:指长江、淮河,泛指江南地区。承平:太平安定。 2. 九陛(bì):皇帝所坐的龙椅前左右两旁的台阶。温褒(kuān):温暖而褒奖。骑箕(jī):星名。箕有簸扬之意,引申为星象运行。关运会:命运之交会。 3. 独追忆:独自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