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薄时艳,乃心在编简。
嗜古择其腴,如腱贯之。
片言敌造化,万古明人眼。
繁词俗所欣,下笔颜亦赧。
【注释】
- 与诸昆季言怀: 和兄弟们谈论心事。昆季,兄弟。
- 其十: 诗的第十首。
- 乃心在编简: 心思全都用在了书籍上。编简,指书籍。
- 嗜古择其腴: 喜欢古籍,从中吸取精华。
- 如腱贯之: 好像筋脉贯穿全身一样。
- 片言敌造化: 一句话胜过自然造化的神奇。
- 万古明人眼: 千年之后仍然被世人所理解。
- 繁词俗所欣: 华丽的词句为世俗之人所喜欢。
- 下笔颜亦赧: 一提笔就感到羞愧。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古代典籍深厚爱好和崇高理想的诗歌。诗人通过与兄弟们的谈话,表达了自己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之情。
第一句“文藻薄时艳,乃心在编简”,描绘了诗人对于文采的不屑,而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书本之中。这里“文藻”指的是华丽的辞藻,“乃心”则是内心。诗人认为,与其追求表面的华丽,不如专注于书本中真正的知识。
第二句“嗜古择其腴,如腱贯之”,进一步强调了他对古籍的珍视。这里“嗜古”表示热爱古代的文化,“择其腴”则是指选择其中最有价值、最精炼的部分。他如同筋脉贯穿全身一样,把这种精神贯穿于自己的学习中。
第三句“片言敌造化,万古明人眼”,表现了诗人对一句名言胜过自然造化的深刻理解。他认为,即使是一句话,也能超越自然的造化,成为千古以来人们理解和欣赏的对象。这种观点体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高度尊重和推崇。
第四句“繁词俗所欣,下笔颜亦赧”,描述了诗人在写作过程中的矛盾心情。他虽然喜欢华丽的词句,但每次提笔写文章时,就会感到羞愧和不安。这种矛盾的心情反映了诗人对文字的尊重和对文学价值的深刻认识。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深深的热爱和尊重,以及对文学艺术的极高评价。同时,也揭示了他在写作过程中的矛盾心理,以及他对文学艺术的独特见解和追求。